陶器是新疆古代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门类,新疆考古发现的人类早期陶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器形多样、纹饰精美。到了汉唐时期,新疆陶器发展虽不如以前繁盛,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唐朝时期龟兹国的陶器,就以器形巨大而享誉周边地... [详情]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鼓舞,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2006年,兰州太平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兰州太平鼓保护工作得到了多方关注与支持,其发展呈现出更加多... [详情]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鼓舞,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2006年,兰州太平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兰州太平鼓保护工作得到了多方关注与支持,其发展呈现出更加多... [详情]
远处是霸王岭群山,近处是木棉盛开,两头水牛在水田里悠哉,一对青年在槟榔树下缠绵,好一幅纯美的黎乡农家风情画。 但倘若这幅画只有一种颜色,又是怎样一幅风景? 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的一间画室里,47岁的剪... [详情]
编者按 吴春月,从“侗族大歌之乡”——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走来,把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唱出村寨、唱出三江、唱出广西、唱响全国。她一路传习一路歌,不但推广和普及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同... [详情]
广东潮汕地区祭祀大典节目之一的英歌舞 黄斯供图 “英歌”, 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传统民间广场舞蹈。该舞蹈表演气势豪迈,气氛浓烈,主要流传于广东、福... [详情]
广西宁明,各族学生在“三月三”活动中放歌。本报记者牛锐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 [详情]
为推进“发掘蒙古族历史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研究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联合主办的“民俗文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相关领域... [详情]
4月4日,在婚俗展演中,迎亲队伍将“新娘”接出门。 4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在三岛湾国际度假区举行一场壮族婚俗风情展演,为人们送上风情浓郁的壮家传统婚礼盛宴。 4月4日,“新人”在婚俗展演... [详情]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 [详情]
高黎贡山云海游龙。新华网发(杜小红 摄) 今天的云南省保山市,放眼望去,处处郁郁葱葱,蓝天常伴、绿水长流。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滇西最美生态城市实至名归。 保山围绕“碧水蓝天”工程和“森林保山、生态保山、美... [详情]
如何让青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变成助推精准脱贫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上不能忽视的问题。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自2018年11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 [详情]
众所周知,早在汉代,新疆的乐舞艺术就开始传入中原地区,到了唐代,西域乐舞成为了唐朝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殊不知,唐朝时期,中原的乐舞也曾传入西域地区,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一件古琴模型就是例证。 1973... [详情]
采访石丽平时,她正与朋友电话商讨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非遗驿站的事情。 “将非遗产品推向世界、让生产非遗产品的手艺人得到价值尊重,是我最大的梦想。”石丽平说,要实现这个目标,设立非遗驿站是重要一步。 53岁的... [详情]
3月26日,作为2019年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的首秀,设计师张珂嘉的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秀《穿在身上的文化》普洱专场,用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文化为本届时装周带来了别样的民族风情,现场反响热烈。 午时,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