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5日
讲好临夏故事 聚力奋斗之路
时间:2024-03-29

讲好临夏故事 聚力奋斗之路


◇达朝花

近年来,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开启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临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步入快车道,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提升。如何进一步提升临夏的对外影响力、树立更好的对外形象,讲好临夏故事是重要举措。临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民族长期以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这使得我们讲好临夏故事的底气更加充足、影响更加深远。

一是从临夏的红色文化中挖掘爱国爱党的“血脉基因”,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临夏是一方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临夏儿女高举党的旗帜、紧跟党的步伐,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阶段留下了深深印记。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照耀着临夏各族儿女前行的道路,坚定了临夏各族儿女前行的脚步。这些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构成了临夏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临夏红色的文化基因,以最深沉的革命情感,最坚定的政治忠诚、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确保临夏各项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州党员干部通过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用心领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临夏时的重要嘱托,不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发挥胡廷珍、肋巴佛、王震大军抢渡黄河、鲁瑞林、缐家楼等革命先辈和丰富红色资源优势,通过案例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革命传统教育,不断用革命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二是从临夏的脱贫实践中挖掘制度优势的“决胜密码”,唱响团结奋斗的主旋律。新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刘家峡水电站是响应毛泽东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建成的。布楞沟的蝶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殷切嘱托的成果,是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各级党组织的不懈努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上下贯通、协调推进的工作体系的生动实践,让世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布楞沟群众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布楞沟是一个缩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行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提升脱贫群众技能素质,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向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的缩影。通过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临夏儿女用脱贫实践生动诠释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汇聚力量,奋斗成就梦想,所有这些,都是临夏人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的实际行动,我们必须始终珍惜、继承和弘扬。

三是从临夏的人文精神中挖掘知恩感恩的“遗传因子”,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人类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临夏丰富的人文文化遗存。多姿多彩的花儿文化、牡丹文化、美食文化,黄河文化、齐家文化。长期生活在临夏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临夏绚丽辉煌的文化图景。临夏州积极争取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工程,邀请国内外考古界的权威机构和知名专家进行深度考古、研究、见证,更好展示厚重的史前文化。大力传承、保护、弘扬临夏的黄河文化、大禹文化、花儿文化、非遗文化、牡丹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让优秀文化走向全国,让临夏花儿唱遍全国。大力培育临夏美食产业,让临夏美食在全国遍地开花,目前在全国开办的餐饮门店达3万多家,带动就业17万人。迈上新征程,临夏州将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全州上下、各族各界进一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临夏大地奏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合唱。

四是从临夏的历史底蕴中挖掘自信自强的“地域品格”,厚植爱国爱党爱家乡的临夏精神。临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巍峨雄伟的太子山、气势磅礴的黄河三峡、山清水秀的松鸣岩,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代表了临夏深厚的自然文化底蕴。秀美的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临夏成为名副其实的兰州“后花园”,正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十有临夏”中的文化资源是各民族文化、思想、智慧交融发展,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相济共生、代代相传,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蕴含着临夏丰富的精神精华,展示了临夏各族人民的精神、气节和力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以语言、文字及种种文化活动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被全体社会成员所坚守、坚信,指导着广大民众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传统社会意识形态认同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源。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
编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