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第17个“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为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让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档案馆中的珍藏档案被更多人了解,本报推出临夏州档案馆珍藏的镇馆之宝,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清·河州二十四关图
清代光绪年间的《河州二十四关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一张由河州(今临夏)官府绘制的原始地图,是临夏州档案馆馆藏最珍贵的历史档案之一。这张珍贵的历史地图是1983年州档案馆职工在整理旧政权档案的过程中发现的,经及时抢救装裱,现保存完好。该图高55厘米、宽54.2厘米,用毛笔绘制而成。整幅图的中间是手工描绘的地图,周围的则是图例及说明,其中的地名及四至边界等说明文字字体均为楷书,娟秀工整。地图的上方处盖有河州府衙的官印“河州之印”。从图的西北至东南,依次标示出了积石关、崔家峡关、樊家峡关、大峡关、五台关、红崖关、癿藏关、老鸦关、漠泥关、土门关、石嘴关、朵只巴关、川半岭关、槐树关、西儿关、乔家岔关、牙党关、沙麻关、思巴关、陡石关、大马家滩关、小马家滩关、麻山关、俺陇关共二十四个关口。
史书中“明代河州二十四关”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御史大夫邓愈统率诸将攻克洮州、岷州和河州之后,为捍卫西陲重镇河州,抵御西南游牧民族入侵劫掠,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在当时河州(今临夏)卫的边境,沿白石山——太子山——小积石山脉,选择山巅、谷口、高阜,“由东而西,西而北”,设置的关隘。明代时,将积石、老鸦、癿藏、土门、槐树、宁河、沙麻、陡石、俺陇9座隘口称之为“关”以外,其余均叫作“山口”。经由历史的变迁,清代逐渐将这些关口都称为“关”。此外,《河州二十四关图》中所示的二十四关名称与明代《河州志》记载基本一致。
清·河州二十四关图
清·河州二十四关图中的官府印章
左 宗 棠 书 法
“都将笔下文章润,散作人间雨露浓”,是临夏州档案馆珍藏的左宗棠书法条幅,尺寸为长190厘米、宽36厘米,品相完好,盖两枚篆字方章,分别印“青宫太保恪靖伯”“大学士章”。此书法条幅产生的具体年代不详,根据史料推断应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后的作品。
相关链接——
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阴县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生参与经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叛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自幼聪颖,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的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作用。
左宗棠身为武将,兼通文墨,擅书法,崇碑版,篆、隶、行、草兼善,笔力雄健,功力深厚,风格豪迈,其文字细腻雅致,爽朗劲健,有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修养,此两种气息能在一人身上得到体现,实为难得。楹联作品流传颇多,为时人所爱。当我们仔细观看左宗棠书法时,会发现其大字雄浑有力,有武将之英姿,会被宏大的正气所震撼。其书风沉着激迈,文辞通畅,瘦劲的笔致、清峭的结字和疏朗的布局,依稀透露出一种踌躇满志的盛气。近人评价他的书法称:“文襄公行书出清臣(颜真卿)、诚恳(柳公权),北碑亦时凑笔端,故肃然森立、劲中见厚。”
左宗棠书法
朱 贵 诰 命
清·道光皇帝诰封民族英雄朱贵将军的圣旨
临夏州档案馆保存的这件珍贵档案,是清代道光皇帝诰封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史中功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朱贵将军及其祖父朱仲的诰命。这件诰命为清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宣宗皇帝诰封朱贵祖父朱仲为武翼都尉的诰命文书。该诰命长321厘米、宽33厘米,由苍、青、黄、赤、黑五彩锦绫制成,汉满两种文字书写,汉文为楷体右起竖排向左书写,满文则左起竖排向右书写,两种文字合璧于中副,其中汉文部分长159厘米、满文部分长114厘米。文中首遇官衔时用朱笔书写,其余均以墨书写。卷轴端织有“奉天诰命”四个柳叶篆字,并织有升降龙盘绕纹饰,文尾钤“制诰之宝”朱红玉玺。
这轴“诰命”虽在民间存放了近150年,但保存得比较完好,通体色泽艳丽,字迹清晰,十分精美。这轴“诰命”的价值不仅因为形成年代久远稀有而珍贵,更因朱贵将军的忠勇刚正、一世英名而倍加珍贵。现已为州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诰命内容为: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策勲疆圉,昭大父之恩勤;锡贲丝纶,表皇朝之霈泽。尔朱仲,廼前任甘肃宁夏镇标左营遊击,今升陕西西安城守营参将朱贵之祖父,敬以持躬,忠能启后,威宣閫外,家传轁略之书;泽沛天边,国有旂常之典。兹以覃恩,赠尔为武翼都尉,前任甘肃宁夏镇标左营遊击,锡之诰命。於戲!我武维扬,特起孙枝之秀,赏延于世;益徵遗绪之长。
前任甘肃宁夏镇标左营遊击
道光拾伍年拾月初十日
相关链接——
朱贵(1779—1842年),字黼堂,祖籍南京,清顺治年间,朱贵的曾祖父朱志诚驻防河州时,举家迁居临夏。
朱贵十七岁时在循化参加考试,中循化营武秀才,后从军转战川、甘、宁、青诸省,屡立战功,任守备、游击参将、协副将等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朱贵率子朱昭南、朱暐南、朱共南等甘军九百余人驻守浙江宁波慈溪大宝山,1842年2月4日与前来进犯的两千多英军进行激战,在近九个小时的战斗中,朱贵将军冲锋在前,率部迎战、奋勇杀敌,但终因援军不至、协同不力,朱贵及其子朱昭南、朱暐南在激烈的战斗中先后阵亡,甘军将士四百余人壮烈殉国。朱贵将军及甘军子弟以视死如归的勇气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此役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英军遭到重创,死伤惨重。英国侵略军承认“自入中国以来,此创最重”“中国官兵尽似此君,吾辈难以生还”。清朝政府对死伤将士及其家属进行抚慰,阵亡将士葬于大宝山麓,设祠立碑,林则徐为朱贵祠题写“忠规孝矩”匾。朱贵父子遗骨后由其子朱共南护送回临夏,葬于东郊慈王村,现为临夏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朱贵祠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7年5月,朱贵将军后人朱森(五世孙)、朱光明(六世孙)、朱光荣(六世孙)代表家族将上述这件珍贵档案捐赠给了临夏州档案馆。
(鸣谢:临夏州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