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宁河秧歌
时间:2017-09-07

提起宁河秧歌,在临夏地区人们不约而同地翘起大拇指,说:“宁河秧歌好,讲究!”  

    隆冬腊月,天上飞舞着柳絮般的雪花,宁河县城繁华,行人如流,人们摩肩接踵地挤来挤去,匆匆置办着种种年节物品。这时,突闻鼓声阵阵,动人心弦,我甚为惊异,忙向路人探询,原来是秧歌在预演。   

    腊月的雪花、鼓声、秧歌交织在一起,使春节年关的欢乐气氛显得更浓,我经人指点,循着鼓声向前走去,一路上弥漫着阵阵油香,我深吸一口气,情不自禁地自语着:“农家乐啊!”  

    来到城关后街打麦场上,这里别是一番场景,鼓声起处,新人老将会一块,有的挥舞彩扇练“中郎”;有的腿绑高跷扶墙行;有的举槌背鼓练舞步;有的欲扮妖婆先逗笑,场上不时暴起笑的浪潮,一个个早已忘了这是北风飕飕的数九寒天。  

    县文化馆的老李告诉我:“河州把宁河称南乡”,所以,宁河秧歌也叫做“南乡秧歌”。宁河秧歌按传统习俗从每年正月初四、五“出马”(正式出演的一天)到十七日“卸状”结束,历时近半月。每年正月十三,秧歌都要进城表演,它是由传统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了秧歌大会演,常有人从百里之外赶来看秧歌哩。”  

    老李又怀着一片盛情相邀,“老刘同志,不看正月十三秧歌大会演,可以说没见真正的宁河秧歌,欢迎你到时再来。”我点头应承,到了那一天如约前往。  

    宁河秧歌,名不虚传。一伙伙秧歌,不但阵容庞大,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说唱、歌舞、民间小戏、武术表演,集民间艺术于一堂。我到宁河时但见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密密麻麻挤满了看秧歌的人群,他们都穿着节日的新衣,面含微笑,不断向街口引颈相望,“来了,秧歌来了!”一呼百应,顿时四面八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宁河秧歌,前有横额、彩旗、流星、乐队,中有霸王鞭、膏药灯、四大光棍和旱船。旱船一般都是八只,扮演《东吴招亲》等历史故事,有歌有舞,锣鼓助阵,“稳荡”、“飞流”、“穿越”、“交错”、“搁浅”、“旋涡”,表演得十分激越、有趣。  

    高跷,这是宁河秧歌的“压场”节目,一个中郎(男角)和一个腊花姐(是男扮的女妆),合称一对“身子”。男角不踩高跷,女角一律踩着一米的高跷,装扮十分讲究,头饰、眼镜、发辫、彩巾、缎衣长裙、折扇掩胸,一步一扭,婀娜动人,不知详情的人,真以为是大姑娘出场哩。老李告诉我:“曾然有个青年看高跷看入了迷,两眼盯住腊花姐,一村接一村,整整转了一天。”  

    高跷入场,踩着锣鼓点进行表演,这叫“载花场”,演唱内容多是《十二个月》、《十盏灯》,鼓点时缓时急,舞步时快时慢,随着队形变化,和情绪的发展,时而奔跑,时而跳跃,使观众的心也随之激荡不安,惊叹他们娴熟的技艺和优美的舞姿,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极大满足,把秧歌表演推向了高潮。  

    秧歌的后一部分,有前后穿行,不占固定位置说唱调笑的妖婆、鬼子、尕黑驴、笑和尚、纸马、货郎、猎人狗熊等。统称“杂角”。还有武术表演,刀、枪、棍、棒、流星、拳术,它不仅维持秧歌秩序,而且独劈场子进行表演,精湛的武艺常常博得满场的喝彩和掌声,使宁河秧歌更加增光生辉。  

    秧歌后尾,有锣、鼓、唢呐、钹等,一般为大鼓秧歌,有锣两面、钹四对,唢呐两只,直径约30公分,长约60公分的大腰鼓八至二十四面,用长布带搭肩吊于胯下,另有直径约一米的大鼓一至二面。它们不但是秧歌行进、表演的指挥,而且尚有自己独特的“鼓舞”表演,随着舞步的变幻,击鼓起舞,头上鼓槌生花,腿下太平鼓腾飞,那古朴的舞步,坚实有力;那一个个场面,实为感人,据说,那雄浑的鼓声能传十里之遥,怪不得男女老少闻鼓而动,一个个在家里坐不安神。  

    秧歌大会演在喜庆的欢笑声中结束了,人们兴犹未尽,聚而不散,县文化馆的老李同志说:“古代新春秧歌,是一种迎神赛会,意在驱除瘟疫,乞求神灵保佑四季平安。现在多少也有那么些意思,欢庆丰收,辞旧迎新,也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来年更比今年好。因此,这朵古老的传统艺术之花,不但能相传至今,而且经久不衰,越开越绚丽多姿。”  

    宁河秧歌,它展示了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的风貌。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4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