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莲花山花儿
西北高原上的天籁遗韵
时间:2025-11-20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作者:马秀梅 李萍

839e7c44-742b-4020-8753-5c6de2085df9.jpg.jpg

临夏融媒记者 马秀梅 李萍

在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康乐、临潭、卓尼、临洮、渭源5县之间,镶嵌着一座如璀璨明珠般的莲花山风景区。它九峰环绕,状若莲花,主峰高耸入云,海拔高达3578米,山间常年云雾缭绕,如诗如画,似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仙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奇葩——莲花山花儿,宛如一朵绚烂的山花,绽放在西北高原,散发着芬芳。

ae71559f-484e-470b-a7d4-bc0a023a53c7.tif.jpg

莲花山花儿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清初诗人吴镇的诗句“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生动描绘了其早期风貌。随着时光流转,“踏歌”等曲调相互交融,逐渐形成如今的莲花山花儿,发展为人们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见证了岁月变迁,承载着当地各族人民丰富的生活记忆。

莲花山花儿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其演唱以对唱为主,一问一答间尽显即兴创作魅力。花儿歌手凭借敏锐感知与深厚生活积累,根据情景和提问,信口成歌。歌词充满生活气息,质朴真挚,宛如从生活土壤自然生长而出,让人倍感亲切。

因各地人文地理、民情风俗不同,莲花山花儿虽调式基本相同,但唱腔唱法有别,形成不同歌唱流派。按地域民情分为北路、东路、西路花儿,其中北路花儿是主旋律,即:“两莲叶儿”调,传唱于临潭县甘沟、羊沙以北,卓尼县康多及临潭县冶力关以东,康乐县五户、景古及临洮县西坪、玉井以南,渭源县关堡以西的地区。

cf01676c-63da-42e2-8256-aac8d7970256.tif.jpg

莲花山花儿以创作即兴性、韵律固定性、语言乡土性为最大特点,俗称“野花”,代表性曲令有《莲花山令》,为双句单段体结构,与多数传统山歌相似。演唱以较长拖腔“哎”开头。曲调虽单一,但即兴演唱时随词语变化和演唱者情感起伏,旋律抑扬顿挫,或辗转反侧或激昂慷慨。花儿中的起兴句与最后合唱的尾声“花呀,两莲叶儿”相呼应,扩充单调乐句,润饰山乡色彩,突出艺术个性。

喜欢莲花山花儿的人都知道,莲花山花儿分为“整花”和“散花”,“整花”如长篇叙事诗,讲述《三国》《西游》《杨家将》等古老故事;“散花”自由随性,歌手触景生情,自然风光、生活琐事、男女爱情皆可入歌,灵动鲜活。

“莲花山的松柏树,绿油油地长着,贫困农民想致富,党把办法想着呢,教技术的谋富路,致富全靠党着呢。”

莲花山花儿曲调高亢细尖,一般歌词3-6句,用方言演唱,大量运用化音和方言土语,句句押韵,有“单套”和“双套”之分。“单套”一般3句、4句一首,“双套”4句以上,常见5句、6句一首。每句字数从5字到11字不等,多为单字尾,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其曲调悠扬婉转,节奏明快,声律合拍,刚柔兼济。演唱时,歌手常用“亲戚们”“乡亲们”“莲花山的老唱家”等垫词、垫句,增添歌曲韵味与地方特色。当一组歌手中有男有女时,男声用“假声”与女声配合,完美融合。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夸张、联想、回环、对仗等修辞手法丰富,富有诗意和表现力。演唱内容除经典之作外,多是即兴编词,以爱情和现实生活为主。演唱形式一般由3-6人组成两个班子,由“串班长”即词作者带领,在花儿会场参与竞唱,充满互动趣味。

991d09f3-5326-4353-aeb4-81c821cdf95c.tif.jpg

以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为程序,边游山边对歌,自由结伴,互相穿插,尽情欢唱,自由表达情感,山、人、歌浑然一体,其乐无穷,充分体现了莲花山花儿的群体性、娱乐性和通俗性。其独特性在于将自然生态与民间文化巧妙结合,唱词丰富、音调古朴、唱曲独特,花儿联唱既能展现宏大场面的群体性,也具有娱乐性和通俗性,唱词源于生活。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莲花山花儿会是一场全民狂欢的花儿盛会,是洮岷花儿中最热闹、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和学者,成为展示西北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届时,临夏州内各县及临潭、临洮、渭源、岷县乃至青海等地的各族群众和歌手如约而至,从四面八方涌向康乐。主会场会期6天,形式独特,程序完整,犹如精心编排的乐章,每个环节都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活动历经唐坊滩、上山、下山、足古川、王家沟门、紫松山等地,参与人数多,规模宏大,场面令人震撼。

9079c205-590b-45a4-a93d-fb9eaa5c0f30.tif.jpg

喜欢并赴约莲花山花儿会的人们,初一、初二在莲花山山麓的足古川聚会,拉开花儿会的序幕;初三、初四游山对歌进入高潮,漫山遍野都是花儿的悠扬。歌手们自由结伴,相互穿插,灵活对歌抒情,用马莲草拧成绳子拦住“客人”,唱着花儿请客人留下“过路歌”,你来我往,妙语连珠,歌声此起彼伏。初五,王家沟门的花儿集会又在歌声、笑声、欢呼声中交织,欢歌不断;初六凌晨,人们攀登紫松山,在联欢对歌与敬酒告别中,为花儿盛会画上句号。紫松山花儿会的盛景,恰似悠扬的莲花山花儿,在山野间久久回荡,令人回味无穷。

除主会场外,还形成了辐射四周的“唱山网”,一个个花儿会如点点繁星,共同构成莲花山花儿的璀璨星空,让这一民间艺术在更广阔地域绽放光彩。

2004年10月被授予中国花儿保护基地称号,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传承发展的有力推动。近年来,康乐县通过建立花儿演唱传习所、举办演唱大赛、推选参加全国赛事、培养传承人、出版刊物等多种方式,推动莲花山花儿传承发展。

ef213bf4-0613-4e0c-aade-0e1b153247de.tif.jpg

在传承中,丁如兰、景满堂、汪莲莲和文香莲等为代表的传承者,积极探索新方式,将莲花山花儿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创作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新作品。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传播,打破地域限制。走进校园开展活动,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传承播下希望的种子。

莲花山花儿是一幅民俗画卷,全方位反映莲花山地区广大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又似《清明上河图》,是一朵绽放在西北高原的文化奇葩,承载千年历史文化底蕴,见证各族人民生活变迁,在一位位传承者的执着坚守下依然耀眼,在历史长河中悠扬回荡。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