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
东乡县:雨润东乡数字背后的生态蝶变
时间:2025-10-3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截至2025年10月,东乡县2025年降水量达764.8毫米,较近30年同期平均降水量高出532.5毫米,创近10年同期最大值。这份自然馈赠与当地持续推进的生态治理形成共振,让这片曾被贴上“干旱贫瘠”标签的土地,实现从荒山秃岭到绿意盎然的蜕变。

降水数据跃升,是东乡生态改善的直观注脚。如今“雨水变多了”不再是群众的直观感受,而是有硬核数据支撑的生态转变。以曾“渴死麻雀摔死蛇”的布楞沟流域为例,当地通过实施3.61万亩造林、铺设供水管网、推行立体绿化等举措,不仅让云杉、油松铺满山梁,更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局部小气候,为降水留存创造有利条件。如今走进大树乡布楞沟村,南北两山郁郁葱葱,折红公路沿线花带绵延,该村2018年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正是降水与植被相互促进的生动见证。

丰沛降水与治理成效叠加,正重塑东乡生态基底。针对降水增多的特点,东乡县精准推进流域治理:投资4030.87万元的沿洮河经济带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已完工投用,池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新增15平方公里治理面积,通过栽植水土保持林、实施封育保护等措施,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靶向治理之下,生态改善的连锁效应逐步显现。临夏州生态环境局东乡分局干部王玉雪介绍:“当前全县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91.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曾经脆弱的生态系统正愈发强健。”

面对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引发的挑战,东乡的生态韧性不断增强。今年8月,凤山乡、五家乡、董岭乡、坪庄乡分别遭遇148.9毫米、129.3毫米、123.7毫米、117.0毫米的大暴雨。得益于前期生态治理奠定的坚实基础,当地通过快速响应、科学疏导,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实现人员零伤亡。从“怕下雨”到“善用雨”,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御,背后既是生态治理带来的底气,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东乡的生动实践。

“充足降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既助力作物生长、推动农业增产,也为水力发电提供支撑,同时滋养森林草地、提升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改善局部气候。”东乡县气象局副局长常静表示,“但需注意,强降水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还可能导致农田渍涝、作物减产绝收,相关防御工作仍需持续强化。”

764.8毫米的降水量,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治理的勋章。从过去的年均降水状况,到如今雨润山林的生态新貌,东乡县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答卷。这份答卷上,既有降水增多的生态喜讯,更饱含久久为功的治理恒心,在山河之间勾勒出生态振兴的清晰轨迹。

编辑: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