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广河县:“铁牛”奔腾“饲草面包”香
时间:2025-10-22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金秋十月的广河县,广袤的田野里,传统秋收景象正被一幅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机耕作图”所取代:一台台大型青贮收割机在玉米田间匀速推进,紧随其后的打包机,将粉碎后的秸秆瞬间压实、包裹,在“铁牛”不知疲倦地奔忙中,饱满、裹着绿色薄膜的“饲草面包”诞生了。

农机当“主角” 秋收按下“加速键”


在买家巷镇马家咀村的农田里,一台青贮收割机稳稳地将整株玉米连茎带穗卷入机身,植株在机器内部被精准切碎、揉搓,化为细碎的青贮料,从后侧排料口均匀送出。紧接着,一旁的打包一体机迅速将其吸纳、压实,用特制拉伸膜紧紧包裹。不一会儿,“饲草面包”便滚落在地,散发着青草与浆汁混合的清新气息。

图片


“现在正是玉米青贮收割的黄金时期,我们出动大型机械50余辆,全面进行青贮收割工作。”广河县广盛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机械部部长马仲林介绍,公司调配了收割机、收割打包一体机及固定式打包机等多种装备联合作业。“大型机械的使用不仅加快了秋收进度,相比传统人工收割,还能有效减少粮食损耗,为全县牛羊过冬准备足量的‘口粮’。”

图片


田埂边,农户不再挥汗如雨地砍割搬运,而是忙着清点、转运这些“饲草面包”。他们拍着紧实饱满的“面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劳作”,到机械化、规模化的“大生产”,农机的全面赋能,让秋收变得更快、更省、更优。

“以草换钱” 产业链条更顺畅


秋收的繁忙,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也涌动在各地的青贮收购点。在广盛公司的收购现场,载满青绿全株玉米的农用车络绎不绝,卸车、过磅、算账,绘就出一幅生动的“饲草流通图”。

图片


庄窠集镇中寨村的村民马如江一早便拉来自家地里收割的玉米秸秆。“今天交了一车秸秆,还有七八亩地将近20车秸秆要交。”马如江对记者说,“一车秸秆2吨左右,能卖700多块钱。一年六七亩地光卖秸秆就能收入1万多元。我也养着牛羊,我的秸秆交到这里,然后把这里打包好的‘面包’买上,牛羊吃着好,我们干的活也少了,两头都方便!”

图片


马如江的“小账本”背后,是广河县围绕牛羊产业,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循环农业的“大文章”。通过“以草换钱”或“以草换草”的模式,既解决了小农户饲草加工储存的难题,保障了牛羊越冬饲草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又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农户在种植环节就直接获得收益,畅通从田间到养殖圈舍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增收与降本的双赢。

“细碎化”整理 集约生产增效益


农机能够大显身手,规模化经营是前提。近年来,广河县针对土地零散、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的瓶颈,将原本分散、崎岖的“巴掌田”“鸡窝地”,整合成集中连片、平整肥沃的“大条田”。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与机械化作业水平。政府组织分散的农户,通过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将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图片


这一转变,有效破解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费工费时、作业效果差、成本高等问题,昔日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土地因素,如今成为农机驰骋的广阔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机械动能”。随着轰鸣的大型机械,广河县的秋收正朝着高效、精准、智能的方向稳步迈进。

图片


秋阳映照下的田野里,一个个“饲草面包”堆积成新的“小山”。这不仅是牛羊越冬的“安心粮”,农民鼓起的“钱袋子”,更是广河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产业根基、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中,留下的坚实而精彩的笔触。

编辑: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