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赵好飞
秋风送爽,各地中小学和幼儿园陆续迎来开学季。随着孩子们重返校园、人群聚集与密切接触的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随之上升。为帮助家长和学校更好地预防儿童秋季传染病,记者专访了康乐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马玉贞。
“秋季是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气温渐凉且早晚温差大,开学后孩子们聚集在相对封闭的教室环境中,交叉感染的概率大幅增加。”马玉贞点明了开学季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她进一步解释,夏秋交替之际,气温变化明显,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尤其是儿童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加之开学初期,孩子们需适应新环境,身体与心理都承受着一定压力,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抵抗力。
秋季儿童常见的典型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支原体肺炎等。马玉贞要求说:“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各异,家长和老师需格外关注。”
流感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播,会引发高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手足口病借助消化道、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手、足、口腔黏膜会出现疱疹,还可能伴有发热、口腔疼痛、食欲不振;水痘传染性强,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或被污染物品传播,症状为发热,皮肤和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常伴皮肤瘙痒;流行性腮腺炎经呼吸道传播,患者会有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单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疼痛加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传播途径广泛,可经粪-口、呕吐物气溶胶等传播,儿童以呕吐为主,还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粪便呈稀水或水样;支原体肺炎靠飞沫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剧烈咳嗽,发热退后咳嗽可能持续1-2周,部分患儿伴有喘息;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秋季高发。此外,秋季花粉、尘螨增多,气温变化大,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
针对这些常见传染病,马玉贞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首先是疫苗接种,这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有水痘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可供选择。特别是流感疫苗,完成接种后能在流感高发季节产生保护性抗体。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需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随后立即丢弃纸巾并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个人物品;定期清洗和消毒儿童常用物品与玩具。
同时,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过热或着凉;保持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在传染病高发期,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饮食要均衡,多让孩子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还要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学校防控同样不容忽视,马玉贞特别强调了学校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学校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控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他还建议学校加强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传染病预防知识;保证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清洁和定期消毒;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即便采取了预防措施,孩子有时仍可能生病。马玉贞提醒家长,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按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马玉贞特别强调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大多数秋季传染病由病毒引起,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疗疾病,还可能导致耐药性。”
“其实大多数传染病都是可防可控的。”马玉贞说,“只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最大程度减少孩子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度过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