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红军长征遗址缐家楼、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时间:2025-08-26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作者:王伟如
48e987af-e785-4eb6-a607-502114191f93.jpg.jpg

临夏融媒记者 王伟如

在奔腾不息的黄河上游,在丝路古道的千年沃土上,临夏这片被红色基因浸润的土地,始终闪耀着信仰与奋斗的光芒。从康乐县缐家楼青砖灰瓦间流淌的军民温情,到临夏县黄河之畔定格的西征健儿铁血身姿,两处红色地标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陇原大地上,串联起中国革命史上两段波澜壮阔的记忆。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缐家楼藏着长征路上“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镌刻着解放西北时“军民同心、攻坚克难”的英雄壮歌。今天,让我们循着红色足迹,走进这两处地标,解码它们承载的初心与使命,感受临夏大地上永不褪色的红色魅力。

缐家楼:烽火中的革命堡垒

康乐县景古镇的红军长征遗址缐家楼,青砖灰瓦间仍留存着烽火岁月的印记。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四合院,在1936年迎来了改变其命运的历史时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此地,将其作为临时指挥部,留下了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

红军长征景古遗址

景古缐家楼旧貌

1936年8月,红军长征进入康乐境内,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缐家楼因其地势险要、院落开阔,成为红军休整和部署作战的理想场所。当时的楼主人缐世魁是当地开明绅士,目睹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毅然打开院门接纳红军。在缐家楼的三天三夜里,红军战士帮助村民挑水劈柴,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还将仅有的粮食分给饥民。临走时,红军将领留下银元作为食宿费用,缐世魁坚决拒收,却在红军出发后悄悄派人送去几担干粮。这段往事被当地百姓代代相传,成为“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缐家楼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保留着红军用过的马灯、公文包等实物,墙上斑驳的标语“打倒土豪劣绅”仍清晰可辨。每年有上万名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来此参观,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感受那段艰苦卓绝却充满希望的岁月。“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坚守初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一位来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干部感慨道。

红军使用过的遗物

红军刀

在当地群众帮助下,部队乘坐羊皮筏子渡河。

王震大军抢渡黄河碑记

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西征路上的铁血丰碑

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坐落于临夏县城东北约57公里处,莲花渡口南500米。沿标识前行,拾级而上即见圆形拱门“连心园”,取军民心连心之意,园内绿树成荫,清幽雅致。

园中“黄河不会忘记”主雕塑高4.98米,寓意1949年8月28日十万大军抢渡黄河;皮筏上3 名战士与10个羊皮胎象征王震将军麾下十万大军,7朵浪花代表临夏各族群众,1名水手则寓意协助抢渡的500名船工。

1949年秋,王震率部解放临夏后,进军至莲花等渡口准备渡河。部队曾架设简易浮桥,却因黄河汛期浪急被冲垮,遂决定以皮筏摆渡。经3 天动员,群众主动献出150多副羊皮筏、2条木船,500人报名当水手。8月28日,水手们抢占北岸烽火台与王家大山,歼灭守敌建立阵地。因木船少、战马难渡,便由强壮战马引领,成群赶入河中,水手泅水驱赶。河岸红旗招展,夜晚火把通明,群众不顾安危跳河推船拉纤、抢救落水战士。至9 月4日,十万大军、2000多匹战马及军资安全渡河,为解放青海、新疆奠定基础。

当年种种场景已随时间的流逝慢慢远去,但红色历史历久弥新。羊皮筏子当军船,十万大军摆渡黄河的历史如今依旧广为传颂,并成为激励临夏人民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

参观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

参观缐家楼

红色精神的时代传承

缐家楼的温情与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的壮烈,共同构成临夏红色文化的双重底色。近年来,当地通过“文物修复+数字赋能”让红色历史焕发新生:缐家楼引入VR技术,让游客“穿越”到1936年的红军指挥部;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则用全息投影重现了当年渡河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

如今,缐家楼和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已成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接待访客80万人次。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临夏县组建了“黄河护河队”,200多名志愿者像当年的红军守护阵地一样守护着母亲河;康乐县则依托红色旅游发展起特色种植产业,让革命老区的群众过上了红火日子。

站在黄河岸边远眺,夕阳为缐家楼的青砖镀上金边,纪念馆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两处红色地标,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成为临夏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指引着人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行。

缐家楼现貌

“黄河不会忘记”雕塑

编辑:海霞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