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战略下
临夏州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探析
◇李旭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治理现代化也必然是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由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农业中国向现代化中国转型的时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突出表现为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不平衡、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与特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把乡村治理现代化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位置,从根本上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优化乡村治理结构。
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夯实乡村治理组织保障
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只有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号召力,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一方面,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人才建设,要选优配强乡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人员)、优秀农民工中的优秀党员到乡村基层党组织任职,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要动员村级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中青年是增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的核心力量,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基层党组织队伍的管理,使乡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严格落实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联系户等活动,增强党员同群众的联系,拉近党员与村民的距离,提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厘清乡村治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激发各治理主体之间的主动性,提升乡村治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共治能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自身优势是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前提。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担负起乡村治理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主力军,要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政府要转变职能,对乡村治理工作给予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村民委员会要以村级事务为中心,如牵头村级事务协商、落实惠民政策等,发挥基层民主协商作用,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提升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能力。乡村治理各主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短期治理目标与长效治理手段的关系;乡村治理各主体要加强沟通、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形成“共建共享”机制,使乡村治理成果惠及乡村治理主体,不断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
转变乡村公共服务模式,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乡村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使各类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另一方面,要调整乡村公共产品服务的供给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要服从农民需要,交由农民决定。此外,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自我供给。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发展乡村产业,统筹乡村集体土地和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引入其他社会资本,弥补乡村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不足。通过转变乡村公共产品服务模式,满足农民群众对公共产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首先,要加快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激发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强乡村自治组织的管理和建设,保障村“两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乡村建设。二是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拓宽村民参与治理的途径,依托民主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保障村里的事情由村民说了算,提高村民民主参与度。三是要尊重村民的主体性,通过宣传、引导,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通过培训、教育,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其次,要加快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加大法治保障力度。一是要加强对村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要健全村民法治诉求机制,组建乡村法律服务队伍,引导村民利用法律解决利益纠纷,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完善乡村法治配套制度,提高法治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定期培训乡镇司法所、乡镇派出所、乡镇法庭及法律顾问等乡村法治队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最后,要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重塑乡村德治新秩序。一是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通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使其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二是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增强村民对传统规范的认同;三是要健全村规民约,也要汲取现代化的法治精神,增强其道德规范作用。“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临夏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