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6日
花儿的各民族传播与多民族文化共享研究
时间:2025-08-04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作者:钟进文

(接6月3日4版)

所谓“风搅雪”花儿是甘青地区各民族在相互交流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花儿以爱情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在广阔高峻的山间田野里,各族青年用花儿来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和喜欢,但在早期的花儿会上,因民族成分不同,各民族群众在互诉衷肠时,经常用两种民族语言交替来演唱和表达。由此,在各民族对唱中出现了所谓的“风搅雪”花儿。在此举例如下:

大石头根里的清泉水,

哇里嘛曲通果格;

我这里想者没法儿,

却干内曲依果格。

这首花儿中,一、三句是汉语,二、四句是藏语,意思是“黄乳牛吃水者哩”“你那里做啥者哩”。汉语和藏语交替出现,表现了两个民族青年的热恋相思之情。

花儿中除了句与句交替外,还有在一句歌词中上半句与下半句语言交替的情况。如:

“沙马尕当”白豆儿,

“让得何”尕磨里磨走;

“尕若索磨”新朋友,

“察图”者炕上坐走。

其中“沙马尕当”是藏语“白色豆子”,“让得何”是“水磨”之意,“尕若索磨”意为“新朋友”,“察图”是“炕”之意。有了这种形式,即使不精通对方语言的人也能心领神会。花儿的这一突出特点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互动、文化交流的产物,是语言交融的生动写照。

松鸣岩花儿会掠影 王青青 摄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昂思多花儿会因周边多民族杂居,吸引了回、汉、藏族群众共襄盛举。花儿会上,人们既唱花儿也唱藏族酒曲,有歌手甚至能娴熟演绎两者。同样,在贵德县河阴的六月会上,也共唱花儿与酒曲。有时还能听到汉藏双语交融的“风搅雪”花儿。

土族最初传唱花儿时都沿用具有混合语特点的汉语河州话来演唱,随着花儿的深入传播,出现了所谓风中搅雪或者雪中搅风的“风搅雪”土族花儿,即融合两种或更多种民族语言来演唱的花儿。如:

蚂蚁虫儿两头大,

当中里细得呀很哪;

你十七来我十八,

我俩搭配上正好。

唱完第一遍,反过来把一、三句用土语,二、四句用汉语再唱一遍,最后又全部用土语来唱一遍。信口唱来,浑然天成。

在互助、大通、同仁、卓尼等地,多民族共生的环境促进了土族文化与藏族文化的深层交流,这一点在花儿演唱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土族地区也传唱一句汉语一句藏语,或者半句汉语半句藏语的“风搅雪”花儿。如:

樱桃好吃树难栽,

东扎的主汔团格(藏文)(汉译:树根里渗出个水来);

心儿里有是口难开,

拉依个乃那乔占哲由果格(藏文)(汉译:花儿里问候个你来)。

此外,土族的其他民歌中也有用土族语、藏语,或土族语、汉语交织一起演唱的曲目。

撒拉族也有用撒拉语、汉语或藏语杂糅而成的花儿。据介绍,撒拉族出现“风搅雪”花儿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撒拉族女性思想比较保守,但为了保护歌曲的完整内容和深意被不相干的局外人洞悉,女歌手们在演唱花儿时会掺杂进一些撒拉语。因此,撒拉语的“风搅雪”花儿也很难搜集到。

河湟地区的汉族中也流传“风搅雪”花儿,如:

善麻尕登的白豆儿,

你看嗬圆里么不圆;

完玛锅锅里烙馍馍,

你吃嗬甜里么不甜。

“善麻”是藏语,“大豆”的意思,“尕登”是汉语,“尕豆”的变音,连起来意思是“大豆小豆的白豆儿,你看看圆吗不圆?”“完玛”是藏语意为“煮奶子的锅”,连起来的意思是“在煮奶子的锅里烙馍馍,你吃吃看甜吗不甜”。汉族唱这种“风搅雪”主要是达到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

(未完待续)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