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变废为宝 骨上生“花”
时间:2025-07-08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作者:乔栋明 通讯员 白兴华

bf5ae7dd-9b5d-4b2f-9199-cba1681637d0.jpg.jpg

Screenshot_20250514093517.png

临夏融媒记者 乔栋明 通讯员 白兴华

今年5月,临夏县骨雕艺术品受邀参展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吸引众多国内外非遗专家驻足欣赏,临夏县骨雕艺术品火爆出圈,广受关注。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甘肃临丰骨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骨雕工坊”,看到来自辽宁的高级雕刻技师张志伟正在一件牛骨上伏案雕琢。牛骨在刻刀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手中的“蝈蝈白菜”摆件已初见雏形,白菜的褶皱和蝈蝈的触须皆纤毫毕现。在张志伟的刻刀下,这座西北小城,正以骨雕为笔,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绘制出一张亮眼的文化产业新名片。

32a500c0-b5fd-4afa-8101-ec93ec44093c.tif.jpg

随着“非遗热”兴起,2023年,临夏州明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意识到:临夏县是甘肃省牛羊养殖大县,千家万户素有养殖牛羊的传统,牛骨羊骨资源丰富,骨雕不仅是老手艺,更是文化产业的“潜力股”。一场“拯救与激活”行动悄然展开,随即一家专业从事骨雕文化研究、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的科技型文化企业—甘肃临丰骨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成立。

骨雕技艺是以牛、羊等动物的骨骼为原材料雕刻成工艺品的传统手工艺。近年来,随着牛羊产业在我州的蓬勃发展,骨雕作为牛羊产业链上的一环,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骨雕艺术品更是受到大众的喜爱。

临夏县骨雕以牛骨羊骨等为原材料,采用精湛的雕刻技艺,借助现代数控加工工艺,主要研发生产富有民族特色、代表临夏文化符号的伴手礼、骨瓷礼、家具装饰、乐器配件、文玩把件及生活器皿等骨雕系列产品,进一步补齐延伸临夏牛羊产业发展链条,全力打造骨雕文化产业新名片。

张志伟从事雕刻事业已有20多年,正是看中临夏县骨雕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潜力,他接受邀请成为骨雕工作室的首席雕刻师。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产业的活力,源于链条的完善。近四年,临夏县持续投入扶持资金3.3亿元、金融贷款30.9亿元,扶持壮大牛羊养殖产业,着力打造了3个“万头牛”、4个“万只羊”乡镇,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3.25万头、39.6万只,带动2万多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多元。此外,该县着力构建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牛羊全产业链条,临夏骨雕产业由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临丰骨艺“骨雕工坊”与周边养殖场合作建立骨材回收体系,可年产各类骨产品2万多件,年创产值1600多万元,解决50多人就业。

如今,骨雕产业从民间“小作坊”成长为文化“大产业”,代表临夏文化符号的骨雕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出国门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一场变废为宝、骨上生“花”的产业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