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扎根基层,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就是临夏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丁生才。今年是他光荣在党的第54个年头,年逾古稀的他依然奔波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第一线。
丁生才,保安族,1950年2月生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1968年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被选送到清华大学学习,1978年参加工作,2013年从省人大常委会退休。2016年受组织邀请,担任临夏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参军以后,我是连续4年的‘五好战士’,入党后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部队转业后在家乡公社拖拉机站工作,之后又上了大学,这几个人生转折点对我个人成长起到关键作用。我在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一切听党指挥。”丁生才告诉记者。

在丁生才人生的每一个脚印上,始终凝聚着党组织的关怀、培养和期望。因此,他感恩党和家乡人民给予的培养和帮助,把促进临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毕生的理想和使命。在职期间,他为临夏的发展奔走呼吁,争取项目。
退休后,他坚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品格和最高政治纪律,时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临夏青少年健康成长奔走劳碌,把最美的爱心奉献给了下一代事业。2017年,为给和政县陈家集镇的山里娃争取一座新学校,丁生才通过省关工委积极协调爱心企业,牵线深圳市同维爱心公益基金会,总投资近千万元的陈家集同维希望小学在2018年秋季顺利落成,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各式教学设备,让学校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此后,教师能力培训、学生学业帮扶和课外素质拓展等多种公益项目的持续支持,为这所山区小学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
自担任临夏州关工委副主任以来,他还积极争取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支持,投入资金304万元,其中地方配套110.6万元,在全州中小学实施建设“少年硅谷”创客教育示范教室24个、创客教育中心1个;
协调省关工委,连续多年在我州实施“双千工程”项目,帮扶我州贫困家庭子女和孤残、留守儿童1096名,培训农村贫困青年1252名,累计帮扶资金达43.8万元,建成“校园开心农场”3个,落实项目补助资金15万元……丁生才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自2017年起,他积极对接北京“友爱之星”等公益团队,以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资助4名贫困学生;联系北京爱心人士结对帮扶积石山县1名特困大学生完成4年的大学学业。

临夏县田家炳中学学生马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连续10年获得北京爱心人士设立的助学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爱心人士,感谢丁主任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将全力督促孩子好好学习,长大成才。”马真父亲马达吾德满含热泪地说。除捐资助学外,丁生才心系家乡,还在保护文物、抗震救灾等方面发挥余热。多年来,他先后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甘肃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最美五老”等荣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凝聚和释放正能量。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他的联系协调下,香港海鸥助学团从今年起为我州66名困难大学生提供每学年3000元的助学金直至毕业;他又积极联系爱心人士,为我州60名白血病患儿争取医疗救助资金……从青丝到白发,丁生才用54年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用行动诠释初心、以奉献擦亮党徽,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