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聚焦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文化赋能 万物并秀——我省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风劲帆举
时间:2025-05-27 来源:新甘肃

甘肃省博物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全省博物馆总数达262家,每9.38万人拥有1家、居全国第一;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项目完成复原10万余张,建成敦煌学研究文献库和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实现全球共享共用;

甘肃简牍博物馆“简述中国”和敦煌研究院“丝路光华”展览分别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和“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

文化赋能,万物并秀。当下,放眼陇原大地,文化遗产保护、文旅品牌打造、文艺精品创作等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风劲帆举,文化强省建设扎实推进。

文化遗产“活”起来

4月15日,舞蹈微短剧《舞动敦煌》在敦煌市举行开机仪式。该剧以敦煌壁画为创作灵感,通过“古今双线叙事”构建千年文化对话场景,生动体现“敦煌舞”在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中的重要意义,也让静态壁画跃然而出,成为动态文化符号。

5月18日,“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共展出223组、693件文物。考古学家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与多学科研究,系统揭示了秦文化的形成逻辑与发展脉络。

观众在“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展厅参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5月22日,甘肃省博物馆携百余件文创产品,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文创中国”“如意甘肃”等展区,集中展示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业丰硕成果,积极探索“文化+消费”模式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今年以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亮点纷呈,各文化单位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促进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甘肃地域辽阔,文化资源厚重。截至目前,全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3项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名镇8座,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809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049人。

“这些文化遗产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的共同财富。”甘肃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甘肃始终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宝贵的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到271家、资产总计43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16.6亿元,同比增长9.6%。

文化品牌“亮”起来

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近日公示的戏曲创作优秀案例中,甘肃省陇剧院创排陇剧《枫洛池》在众多参评剧目中脱颖而出,入围“经典剧目传承演出优秀案例”。

“《枫洛池》的成功入围,既是对经典剧目的高度认可,也是对甘肃省陇剧院艺术传承创新工作的肯定。”甘肃省陇剧院相关负责人说,该剧自1959年首演以来,演出场次超过3000场,观看人数达1000万人次。

《枫洛池》剧照。(资料图)

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甘肃省陇剧院还积极探索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方式,推出了陇剧《枫洛池》青春版、传承版、精编版等。

陇剧《枫洛池》不仅是我省传统文化魅力的生动展现,更是我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新创排音乐剧《飞天》、陇剧《大河东流》、舞剧《飞将李广》等一批剧目,全省64部作品入选国家级展演。3部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为不断激发我省文艺创新创造活力,2024年,我省还设立甘肃省艺术基金。通过创作扶持、精品奖励和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及人才培养活动扶持三种方式,支持舞台艺术、广播影视、网络文艺创作、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及人才培养等艺术门类。

“甘肃省艺术基金网络平台”上线。(图片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从开展“春绿陇原”文艺惠民演出到举办“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系列活动,再到推出《天水千古秀》《再现貂蝉》等驻场演艺,我省坚持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4年全省文艺演出收入达到1.72亿元,旅游演艺票房收入达到3.26亿元。

文旅融合“热”起来

文旅融合,气象万千。

仅今年“五一”假期,我省共接待游客268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65.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8%和9.5%。全省8个5A级旅游景区和敦煌莫高窟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0.8万人次。

5月1日,兰州中山桥景点游人如织。游客在“百年中山桥”打卡,乘坐游艇感受黄河风情线的魅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摄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旅游日”,甘肃省分会场定西市渭源县嘉宾云集,热闹非凡。首届渭河文化论坛、伯夷叔齐文化论坛、渭河旅游联盟大会、“红火渭源——渭源万人游渭源”乡村游、陇上知名摄影师行摄等活动,让渭源县“热辣滚烫”,精彩不断。

5月19日,2025年“中国旅游日”甘肃省分会场主题日暨全省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在定西市渭源县渭河源景区举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摄

为促进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了“烟火兰州·黄河风情”“陇中药乡·康养定西”“七彩丹霞·惠购陇原”“热辣天水·美食狂欢”“陇上江南·茶香惠民”“花儿临夏·河州味道”等700余项特色活动,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文旅融合发展,甘肃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3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8家,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1家,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5家。推广全国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5个。

今年,《甘肃省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出台,从创建国际旅游品牌、打造敦煌国际旅游目的地、提升重点旅游城市支撑能力、做精国际旅游线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强化入境游客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正成为甘肃秀美风光、悠久文化、现代活力、美好愿景的生动缩影。


编辑:马宇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