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马进忠
开栏语:为大力宣传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州委、州政府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全景展现我州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本报特开设“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专栏。
该专栏将聚焦州委、州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深度挖掘全州经济发展新优势、产业升级新动能和营商环境新亮点。通过多维度宣传报道,全面展示各县市、各部门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生动讲述企业在政策红利赋能下实现稳健发展的鲜活故事,充分彰显我州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
让我们以此次专栏开设为契机,凝聚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共同营造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全力做好2025年全州经济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奋力书写新时代临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我州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锚定产业振兴目标,制定印发《临夏州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总体方案(2024—2025年)》,在养殖规模拓展、产业链条延伸、特色种植培育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政策护航,养殖产业规模逆势扩容
面对牛羊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带来的挑战,我州果断打出政策“组合拳”,为产业发展筑牢坚实后盾。通过实施《2024年临夏州牛羊养殖重点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平稳渡过市场难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州落实贴息资金246万元;全年更是对牛羊全产业链考核排名前四的县发放州级考核奖补资金4000万元,有效激活了产业发展活力。截至2024年底,全州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18.79万头、1131.52万只,同比增长2.93%、5.37%;牛、羊规模养殖场分别增加至667家、581家,规模养殖户数量也分别达到2.06万户、3.87万户。
政府的积极引导与科学的技术服务相辅相成,为东乡县龙泉镇东羊牧业有限公司羊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2024年东乡县举办的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大会上,东羊牧业有限公司在标准化扩繁场项目中荣获最高奖补资金520万元,成为了业界的“领头羊”,增强了公司继续强力发展的信心。东羊牧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向周边农户提供繁殖改良、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现在,在东羊牧业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同样享受政策利好的,还有位于康乐县的甘肃宏福现代农牧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的企业,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引进推广良种肉牛、繁育良种犊牛和规模化肉牛育肥,与当地农户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与青海和新疆等外省区多家企业签订长期供应良种母牛协议,逐步成长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养殖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的落实,为其节省了融资成本,保障了企业效益。
项目驱动,牛羊产业全链转型升级
我州紧紧围绕牛羊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目标,以重大项目为强劲引擎,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加速迈进。惠发集团年产1万吨清真牛羊肉精深加工项目和预制菜生产项目、广源隆生物科技明胶自动化生产线一期项目等牛羊全产业链重点项目相继投入生产,丰登公司饲草料加工储备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在广河县,广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明胶自动化生产线一期项目的落地,意义重大。该项目可年产食用明胶4500吨,正式运营后,年产值达7.6亿元,年上缴利税2400多万元,带动400多人就业。走进明胶生产车间,环境整洁,流水线机械化程度高,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一张张牛皮经过多道生产工序,被加工成类似粉条状的半成品明胶,再经过高温烘干、粉碎等工序,一粒粒微黄透明的固体明胶便顺利产出。作为该县牛羊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环,该项目的顺利投产,填补了我州明胶生产领域的空白,标志着全州牛羊全产业链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近年来,我州因地制宜,大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有机水溶肥、预制菜生产、高档皮革、“牛心包”心瓣膜、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快速发展,食用明胶、骨雕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牛油生产线正在建设,羊绒脂、SOD等高附加值产业也已全面谋划布局,牛羊全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拓展,走出一条牛羊全产业链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种植产业特色硕果满枝
我州立足各县市资源禀赋,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油菜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跨乡连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带,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综合效益。2024年,我州计划完成特色种植面积175万亩,最终实际完成177.55万亩,完成率达101%,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和政县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全力打造食用菌产业带。在和政县怡泉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化种植车间内,一张张菌床上白嫩如雪的双孢菇破土而出,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篮。该公司目前拥有24间智能化厂房,通过智能化控制温湿度、二氧化碳等条件,为蘑菇生长创造最佳环境,全年可解决就业2000人次。“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跟着产业园种食用菌,收入翻了好几倍!”当地农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该公司还积极实施循环农业产业链延伸,实现产业循环,产品远销济南、厦门等地,食用菌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伞”。
在康乐县八松乡远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机械作业的轰鸣声中,一排排当归破土而出,工人们迅速有序地捡拾、挑选、装车,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合作社负责人高志强凭借多年中药材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建立起规模化、系统化的种植基地。“目前,我种了200多亩中药材,包括党参、当归、黄芪等,预计每亩产量可达1000斤左右。每天雇佣30多名工人,不仅解决了附近村民就业问题,还享受到政府的补贴支持,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高志强的话语,展现出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我州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的精耕细作,让产业发展根基更加稳固、动能愈发强劲。未来,我州将继续乘势而上,向着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