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散文随笔·竹影寻踪
时间:2025-04-14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散文随笔·竹影寻踪
文/图  丁仲忻
山影环抱处,溪声引路来。行至康乐鸣鹿乡的竹子沟时,正午阳光恰好漫过太子山雪线,在海拔2300米的草甸上投下斑驳光影。这条以竹为名的山沟早无翠竹摇曳,却将三秦大地的清凉尽数收藏,连七月的风都裹着薄荷味的草香。

图片


图片


我们沿溪溯源而行。东侧密林如墨,松涛在云端翻涌;西坡草场似缎,羊群缀成流动的珍珠。山涧清泉跌宕成五线谱,奏响亘古的谣曲。不知哪个朝代的牧人曾在此遇竹成海,而今青草漫过旧时竹根,将传说酿成满坡碧色。

图片


图片


林荫深处散落着星星点点的野餐布,烧烤青烟与格桑花香缠绵升腾。女儿穆妮的红裙忽而惊起白鹡鸰,忽而掠过金露梅,直到陷入沼泽的碧色陷阱——羊蹄草伪装的绿毯下,藏着大地温柔的恶作剧。少女的银铃笑声惊落松枝上的云影,倒比牡丹谷的野牡丹更鲜妍几分。

图片


图片


翻过三道开满狼毒花的缓坡,风忽然携来雪山寒气。草甸在此施展魔法:紫色马先蒿漫成雾霭,黄堇点亮星火,绿绒蒿的蓝瓣盛着融化的天穹。蝴蝶翅尖扫过相机镜头时,我忽然懂得为何画师偏爱此地——这分明是自然打翻的调色盘,每种色彩都饱蘸着高原阳光。

图片


图片

归途夕照浸染层云,后视镜里渐远的山廓宛如未干的水彩。穆妮沾着泥点的裤脚仍滴着山泉,恍惚间竟似竹露轻响。那些消失的竹子,许是化作了沟壑间永不褪色的碧浪,在季风里沙沙复述着青山的故事。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丁仲忻  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促进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员;甘肃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临夏州、甘南州摄影家协会会员;临夏州自行车运动协会会员;临夏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幅图片发表在《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中国法治》《中国交通安全》《生活环境报》《甘肃交通安全报》《交警时报》《民族日报》《甘南日报》《临夏文艺》《河州文苑》等媒体上。多次荣获省、州、市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称号。

编辑: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