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春风展信 芳华如歌
时间:2025-03-08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作者: 张姝 赵好飞

记者 张姝 赵好飞

当三月的春风吹过大江南北,在全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近年来,全州各级妇联组织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各个领域施展才华、拼搏进取,在各条战线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实干,在新征程中续写荣光。从科技研发到乡村振兴、从维权关爱到公益服务、从社会治理到城市发展,处处活跃着她们的身影,留下了她们辛勤的汗水。

今天,《民族日报》特推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专题,带您走近我州部分全国最美家庭、全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先进典型,感受她们的风采,弘扬榜样的力量。

芳华绽放护新生

全省巾帼文明岗

凌晨,宁静的小县城还未完全苏醒,广河县妇幼保健院产房里已传来清脆的新生儿啼哭声。多年来,该院承担着全县妇女儿童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基层培训等任务,以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水平服务于广河及周边各族妇女儿童。

“生命从这里诞生,幸福从这里起航”。为更好地服务孕产妇,该院妇产科通过健康宣教、孕妇课堂、家属陪同等形式,消除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陌生和恐惧。“医生和护士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地引导整个生产过程,我们很满意、很安心。”产妇张女士说道。

为切实增强群众保健意识,该院组建多支专业医护小分队分赴各乡镇,积极开展“两癌筛查”、孕前优生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等民生项目,2022-2024年两癌累计筛查8158人次。通过传承、技术创新、传帮带等方式,带领团队打造妇幼重点学科建设,开展了无痛分娩、腹腔镜手术、阴道镜检查、利普刀手术等技术,成功救治了多例危重症患者,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不断提升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授予全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不仅是对我院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广河县所有女性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鼓励。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扎实做好妇幼健康基层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落实公共卫生健康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该院院长张茹云表示。

“巾帼驿站”暖心又贴心


每一次技能培训,都是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拓宽群众就业的渠道;每一次精心护理,都是对老人的深切关爱与呵护……走进临夏市东区街道三易社区巾帼家政服务驿站,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听电话、安排日程,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疑问,每个环节都井井有条,每句问候都饱含温情。

该驿站由州妇联、临夏市妇联携手甘肃爱友家康复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采用“妇联+社区+企业+家庭”的服务模式,将贴心的家政服务送到群众家中,为他们提供居家清洁、母婴护理、养老护理、洗头理发、修剪指甲等日常服务。驿站秉持细心、耐心、用心的服务理念,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家政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今年是我在这里上班的第五个年头了,每天和姐妹们一起上门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擦玻璃、洗衣服、剪指甲,陪老人们说说话,我感觉这是一个特别有成就感的工作。”在护理员关东存看来,家政服务既要专业更要用心。

为确保家政服务质量始终满足群众高标准需求,驿站将技能培训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并安排专业考核,通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机制,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家政服务。驿站特别设立了社区家政“妈妈岗”,专门为需要灵活上班、弹性工作的女性提供便利,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灵活就业。截至目前,驿站已经为63名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泥泞中开出绚丽的农业之花

戴起草帽,她们是农民大姐,走乡串户深耕泥土;穿上实验服,她们是严谨细致的科研工作者。站在科技助农产业兴农的潮头浪尖,她们不怕吃苦受累,在泥泞中开出绚丽的农业之花。她们就是州农科院的“半边天”。

她们凭借着日复一日在田间地头提取数据、总结规律,作出科学的判断,在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上作出了一系列贡献,获得“甘肃省巾帼文明岗“和“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我们的工作对女同胞来说比较艰辛,因为我们要在田间地头取得第一手的实验数据资料,并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州农科院副研究员冯坤蓉告诉记者。

冯坤蓉是她们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农业科研工作者,荣获2022年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的她,2014年进入州农科院工作,长期深入一线,从事基础农业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项目成果,并将科研成果传授给农民。

从播种到收获,每一块试验田都有农科人忙碌的身影。除了科研工作者这个身份,她们还是妻子、是女儿、是母亲,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家庭的重任。

冯坤蓉坦言:“如果说困难,我想我们已经将这种所谓的难化成工作生活的动力,每当有一项新的尝试通过试验验证,或者一个新的品种在我们手中诞生,那种喜悦感,能冲散任何辛苦的感觉。”

充分发挥“她力量” 解锁纠纷“新密码”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日前,州法院联合州妇联,共同参与调解三起离婚纠纷案件。

在其中一个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妻子谈起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和矛盾时泪流满面,调解员耐心细致的疏导,逐渐缓解了她的情绪。调解员又因势利导,对“木讷”的丈夫进行了劝导,帮助夫妻双方理清了矛盾的焦点和症结所在,帮助他们打开了心结。同时,调解员们又从婚姻家庭矛盾对未成年子女的伤害入手,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家教家风对子女的重要性。最终当事双方转变了思想观念,决定共同面对困难,撤回了起诉。

本案的成功调解是州法院“巾帼工作室”多元化解家事纠纷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3月,州法院、州妇联联合成立“巾帼工作室”以来,充分发挥女性调解员耐心、细致、善于沟通的特点,将法律刚性约束与柔性调解相结合,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积极为辖区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发挥作用。

通过“线上+线下”“妇联+法院”联动的方式,不断优化调解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推动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以家庭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州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马兰向记者介绍:“州法院将继续加强与州妇联在家事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中的联动合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家事纠纷化解模式,积极拓展实质性解纷的新方法、新路径。”

用爱点亮希望 用心守护成长


爱心妈妈

近日,孙克敏像往常一样走进位于永靖县太极镇四沟村的“女儿”小青(化名)家中。一看到“爱心妈妈”的到来,小青和奶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上次来的时候看到姑娘写作业时没有护眼灯,我就给买了一个,快插上看看效果怎么样?”一进屋,“爱心妈妈”孙克敏就忙着从包里掏出礼物,并拉着小青的手,关切地询问着她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母女”间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小青也和孙克敏分享着班里发生的趣事。

“我这个姑娘的成绩特别好,学习的事情从来没让我们操过心。”孙克敏自豪地指着摆满整张茶几的奖状向记者介绍。面对夸奖,小青不好意思地害羞起来,说还有两道地理题不会,想问问孙阿姨。

据了解,“爱心妈妈”孙克敏,是永靖县财政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她的大女儿在上大学,小儿子读小学二年级,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深知母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2022年,孙克敏加入到了“爱心妈妈”团队,与在太极中学读初中的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她的生活多了一份牵挂,也多了一份责任。放假时,她会邀请小青到自己家中做客,让三个孩子一起玩耍。

“现在我们两家人已经是亲戚了,我很高兴能够多小青这样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儿,希望她可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孙克敏高兴地对记者说。

从城市返乡的“领头雁”


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

“有困难找李书记。”在东乡县董岭乡董家沟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东乡县阿依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艳被群众称为“最攒劲”的女书记。

22年前,李艳从兰州榆中县嫁到董家沟村,作为一名外来的汉族媳妇,李艳很快融入了婆家这个东乡族大家庭。2019年,李艳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董家沟村创业。“看到身边的姐妹们都在用心搞种养殖,我也想通过自己原有的渠道,把养羊和种洋芋发展成增收致富的产业。”于是,李艳带头成立了东乡县阿依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李艳的带领下,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2019年至今累计带动农户278户,全村基础母羊存栏量从当时的600多只发展到如今的4900多只。同时,李艳以打造“有机富锌马铃薯示范基地”为目标,引进陇薯7号、10号等优良品种,全村种植富锌马铃薯近2000亩。她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让村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在董家沟,村里出现家庭纠纷、妇女就业、孩子上学困难等问题时,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李艳,因为她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

李艳的努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她当选为临夏州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和中共甘肃省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并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等一系列殊荣。

有梦想,折翅也可飞翔


全省三八红旗手

走进临夏县翠梦飞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缝纫机声此起彼伏,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件件服装逐渐成形。一位腿脚不便但十分干练的中年妇女手指飞快地检查着布料,竖起大拇指比划着称赞听障员工的进步。她就是这家服装公司的创办者唐小翠,也是员工们的“主心骨”。

唐小翠在7个月大时不幸因病致残,坚强乐观的她从小便有着不服输的性格,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一蹶不振,她努力学习毛衣编织技术贴补家用。1995年,她认识了同样下肢残疾的丈夫,两人开了一家裁缝店,凭借着手艺过硬、价格实惠等良好口碑,生意越来越红火。

唐小翠夫妇深知残疾人和农村妇女就业的不易,敞开就业大门,招收残疾青年妇女当学徒,举办以残疾人和妇女为主的服装加工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13年,唐小翠注册成立了公司,为残疾群众、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就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机会。她还根据员工身体情况灵活安排岗位,对不能到工厂上班的员工将工具、针线、材料送到家,让他们在家也能挣钱。

目前,服装厂妇女员工占80%,残疾人员工30%。女儿杨珍珍辞去银行的稳定工作,开始学习接手服装公司,也继续为残疾人和贫困妇女就业贡献力量。

“这些年我取得一些成就,但也有很多心酸与不易。作为一名残疾人妇女代表,我希望大家自信面对未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唐小翠如是说。

用爱撑起“小家” 用心服务“大家”


全国最美家庭

在村上,她是团结邻里、助人为乐的妇联主席;在家里,她是四代人大家庭里的“主心骨”。走进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妇联主席马学花家,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各处点缀的鲜花不难看出家中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马学花家共有9口人,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不谙世事的孙子。多年来,她悉心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端茶送水、擦身喂药,从不喊累。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教育子女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女儿都十分孝敬老人,全家接力守护着这份孝心。

在用心打理好自己小家的同时,马学花又将满腔热情奉献给了团结村这个大家庭。自担任村妇联主席以来,她积极推动该村妇女儿童工作,经常组织村里的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她号召全村妇女积极参与到自救互救中,拆旧排危、清理垃圾,在安置点给乡亲们做饭,轮流为孤寡老人和部分受灾严重家庭打扫卫生,把基层妇女工作落到实处。

“马学花精力充沛、工作热情积极,调解劝解邻里矛盾、入户宣传两癌筛查等工作,都是赶在全乡各村前面,真正做到了‘小家’与‘大家’兼顾。”团结村包村干部崔月梅这样评价说。


编辑:马忠德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