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总书记嘱托 砥砺奋进新甘肃
◇王绎杰
甘肃,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与壮丽山河的西北大地,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占据独特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如同一座明亮灯塔,穿透地域局限与发展迷雾,为甘肃的前行之路擘画蓝图、指明方向,激励陇原儿女在新时代浪潮中砥砺奋进、书写华章。一、守护生态屏障,厚植绿色根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甘肃生态建设进程中有深刻且具象的映照。祁连山,这座河西走廊的“生态脊梁”,往昔曾因无序开发、违规建设使生态遭破坏,局部生态系统失衡,雪线后退、植被受损、河流径流量波动,危及整个河西走廊生态安全与经济民生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甘肃全省上下闻令而动,以雷霆之势整治乱象,关停违规矿场、拆除违建设施,让自然休养生息。科研团队与管护人员扎根深山,长期监测生态指标,借现代科技手段追踪植被恢复、冰川消融态势,绘制生态修复“进度条”。在黄河流域甘肃段,“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针落地有声。从黄河首曲湿地到刘家峡水库周边,生态廊道建设串珠成链,湿地恢复项目开展,引来候鸟栖息繁衍、鱼类洄游丰产,往昔沙化土地变身“塞上江南”风光。民众积极投身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奋斗,以麦草方格固沙、种植耐旱植被锁住黄沙,让荒漠边缘生态逆转,“人进沙退”故事彰显陇原生态守护决心,守护母亲河“健康肌体”,也筑牢甘肃生态安全根基,绘就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使生态“高颜值”赋能经济“高质量”,生态旅游、绿色农业于绿水青山间蓬勃兴起。二、传承文化根脉,彰显自信底蕴。甘肃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文化瑰宝星罗棋布。踏足甘肃民俗文化版图,恰似步入一片五彩斑斓、活力涌动的非遗“富矿”。环县道情皮影戏,操纵者指尖灵动,皮影于幕后光影交织间演绎人间悲欢,唱腔古朴醇厚、余音绕梁;庆阳香包刺绣,绣娘们飞针走线,将对生活的热爱、对吉祥祈愿凝于细密针脚,各式香包造型别致、暗香盈怀;临夏花儿,歌者们于山野田间纵情放歌,曲调高亢嘹亮、歌词质朴真挚,满是乡土情深。往昔,这些非遗瑰宝多困于民间小作坊,传承之路崎岖,而今,甘肃各地深挖潜力、广拓路径,力促传承群体枝繁叶茂。非遗走进校园,在莘莘学子心间种下文化火种,从兴趣社团到专业课程,年轻一代执起传承“接力棒”;非遗融入景区、文创园区,成为吸睛“流量密码”,老手艺人坚守初心、倾囊相授,年轻学徒独具巧思,将现代审美意趣、生活实用元素巧妙融入,传统民俗文创产品应时而生,从精美摆件到时尚服饰配饰,屡屡掀起抢购热潮,绽放在国内外舞台,传递出甘肃文化“金名片”。三、遵循批示精神,巩固脱贫成果。在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关怀与精准有力的批示引领下,甘肃这片曾被深度贫困所桎梏、却成功书写了从普遍贫困迈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壮丽篇章的热土,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自身复杂且多元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甘肃地域广袤无垠,生态系统繁复多样,既有河西走廊的戈壁荒滩,又有陇南山地的层峦叠嶂、甘南草原的广袤无垠,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同时,部分偏远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得宛如初生幼苗,在市场洪流冲击下飘摇不稳,频发的自然灾害恰似无情风暴,屡屡侵袭,群众应对风险的能力极为有限,种种因素交织,致使返贫致贫的阴霾依旧徘徊不散、风险长存。甘肃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依循批示精神,精心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防贫监测体系,恰似细密织就一张守护之网。一方面,大刀阔斧整合卫健、教育、民政、住建等多部门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让数据高效流动、互联互通,以数字化之力为防贫筑牢根基;另一方面,充分发动基层力量,无数乡村干部、网格员不辞辛劳,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逐户排查甄别,将潜在风险尽收眼底,让“监测网”疏而不漏。四、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家园。甘肃多民族聚居,民族团结如阳光雨露滋润大地。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日常可见,各族同胞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双语学校里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知识传授并重,“石榴籽”书屋满是各民族经典书籍,滋养心灵、凝聚共识;传统民族节日成为团结盛会,古尔邦节、藏历新年,各族群众互道祝福、共庆佳节,载歌载舞、品美食、话家常。基础建设惠民生,高原藏乡、深山回民聚居村通公路、接电网、有网络,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实施,传统民居与现代设施交融,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扶持助增收,藏毯编织、清真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兴旺,电商拓宽销路,“民族团结一家亲”在发展浪潮中升华巩固,携手奋进共绘团结进步“同心圆”,筑牢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基石,为甘肃发展凝聚强大合力,让西北大地绽放民族团结绚烂之花。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已深深融入甘肃发展血脉,陇原儿女牢记嘱托,于生态、文化、发展、团结各领域笃定实干、阔步向前,正将甘肃打造成生态典范、文化高地、繁荣家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交出精彩“甘肃答卷”,续写辉煌壮丽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