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
动车抵达南昌时差不多晚上九点了,根据群里通知的“下车集合、出站北口”的要求,学习考察团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拖着行李和有些疲惫的身躯,缓步前行。当出站的那一刻,看到的那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不知道哪里漏了风?在南昌就业务工的兄弟们,还有扎根安家的乡亲们,二十多人齐刷刷地在出站口等待我们的到来。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认识他们,不过见面时的你一句、我一言,捏个手、拍个肩,这种不需要语言的寒暄,却成为了最深的交流,这或许就是临夏人先天的待客基因,也是临夏人生在骨子里的感情种子。难怪外地人都说临夏人真的很厚道、讲情义、有感情。
“他乡遇故知”是中国人人生中的四大幸事之一,那么“他乡见乡亲”便是临夏人走南闯北的最高礼遇。这是一点也不假的,一路走来,一路学习,一路感动……尤其对像我这样很少外出的人而言,遇见乡亲便消除了我对陌生地的惊慌,遇见乡亲便有了见到家人的温暖和亲切。
南昌市的临夏籍乡亲们得知我们要来的消息,不约而同地驱车前来接站。我随团刚要走出动车站出口的关卡,迎面走来一位年迈但十分健硕的老人。
“谁是东乡的领导,东乡的干部在哪里?”老人问道。
我迎上前,向老人家打了个招呼。问道:“怎么了?老人家!”
老人家说道:“我东乡人是哩,我家在东乡河滩哩。”
河滩哩?一听河滩,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东乡来的领导不是东乡本地的,不在东乡工作的干部倒是东乡人。”
一下子和老人拉近了距离。老人家说:“我人不大,却取了个法码的名字,姓马,振兴的振,乾坤的乾——马振乾,今年82岁了”。说完,我和他在哈哈大笑中紧握住了双手。
等安顿完大家放好行李、上完车后,在州商务局黄科长的一声号令下,车队缓缓驶出了车站,上了高速。
三月的南方,烟雨蒙蒙,柳叶青青,花儿摇曳。刚到南昌,就下起了春雨,催使着百花竞相开放,也冲刷洗涤着每个人的心灵。由于下雨的缘故,又赶上夜晚,浓雾弥漫,能见度低,南昌犹如红盖头下待嫁的新娘,羞羞答答滴,遮挡了我们对她的一切好奇。高速路上接我们的车队,打着双闪,成为此时此刻南昌夜晚最美最温暖的一幕。
晚饭是在西部饭店吃的,店是临夏乡亲开的,菜是临夏味道的菜,乡音浓浓,饭菜丰盛,我们的那些不知名字从未谋面的“拉面兄弟”有人忙着倒茶,有人忙着招呼,有人忙着做菜……有人立站在桌前陪餐,坚守着家乡人的待客之道。
遇见便是美好,遇见让我不再胆怯。遇见是人生最美好的瞬间,更是前世的因果。而我的那些“拉面兄弟”,却是我与时光里最美的赠予。
每一次外出的相遇,让心与心靠近;每一次路上的心动,让魂与魂相依。而这一次,却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那一方厚土。接下来的行程被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看完这家店,还有下一家……学习考察团的人,都在私下啧啧称赞“拉面兄弟”的厚道,更为他们舍店前来做向导,感到愧疚和自责。
如今的南昌城,“拉面店”到处开设,随处可见。“拉面兄弟”早已把自己当成这座城市的一员,与其同发展共成长,河州的味道正渐渐弥漫在这座古老的城市,给八方食客奉献了地地道道的临夏美食。正是由于那家乡的一方厚土,才使得我的那些“拉面兄弟”有如此的胆识和胸怀。正是由于那“八一起义”的红色南昌,才使得我的那些“拉面兄弟”视赣如家。
奥!我那可爱的“拉面兄弟”,还有那我可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