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央媒看临夏】甘肃东乡县:布楞沟村的嬗变
时间:2022-10-24 作者:马忠德

4ad76c58-8b2b-4b0d-ba13-a49ffdf917fd.jpg.jpg

1666577549988529.jpg

金秋,东乡布楞沟村,满山栽植的山杏、油松、杨柳、刺槐掩映着崭新的村落、党群服务中心、学校、二级公路。

布楞沟,东乡语意为“悬崖边”,曾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最偏僻贫困的村子之一。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布楞沟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当时,吃的是河沟盐碱水,八成人住在土坯危房,泥土路又窄又陡。”站在过去的老屋、如今的村史馆,村民马麦志回忆说,“总书记嘱托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引来了水、修通了路,实现了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张翼庆说。有了水、通了路,全村建成规模养殖场5个,成立了布楞沟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出栏1万多只羊,最多的社员分红4000多元。

“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布楞沟村群众在自家院子最醒目的地方,自发立起一块刻有这样两行大字的水泥碑。如今,布楞沟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一拧开水龙头,做饭、洗衣服、养牛养羊用水难题都解决了。”村民马建英和许多村民都添置了洗衣机,院里还建起了小浴室。

村民马哇给盖房时不小心从房顶上摔下来,十几名村民抬着从村子下到沟底,又爬到对面的山顶,花了3个多小时。最后,在公路边拦到一辆过路车,几经周折才送到医院。

2013年,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后,一条长20公里、平整的水泥路,似玉带般从高山之巅蜿蜒伸展到布楞沟沟底,将村子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起来。

同时,56户村民从低矮破旧的老屋搬进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农村。村小学、村级“六位一体”活动场所盖起来了,村委会办公楼里配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便民超市,布楞沟彻底改头换面了。远眺布楞沟村,新建的村小学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宽敞大气的两层教学楼,铺着绿色塑胶的小操场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村里的孩子和城里娃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

随着基础设施的提升,村民们谋发展有了底气。东乡县大力扶持圈舍修建,发放养殖贷款,布楞沟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政府精准扶贫产业贷款扶持下,2015年下半年,马大五德开始养羊,最多时养了3200多只。2021年出栏超过1万只,卖到北京、广东、新疆、内蒙古等地,现在存栏3000多只,一只羊能赚120多元。

马大五德等筹建了农民合作社,带动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一起干、一块闯。在马大五德的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26户村民以参股的形式加入进来。马大五德告诉记者,到年底,每户分红3000元到5000元。

十年,布楞沟的羊产业发展起来了,农家乐办起来了,“光伏扶贫”让阳光变现……一个个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6000多亩荒山坡披上绿装,3000多亩核桃、枸杞、啤特果、软儿梨等林果在此生长,软儿梨今年已开始挂果。

“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正式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布楞沟村乡包村工作组长陕斌杰说。

2021年春天,村上流转村史馆周边13户民居的老屋,并进行了提升改造,完成了石磨、擀毡、油馃馃、水文化、手工制品、7处体验馆建设,建成农垦文化体验广场1处,观景广场3处,这里浓缩了悠久的东乡文化。

布楞沟村脱贫攻坚奔小康、实施乡村振兴的经验,为临夏州树立了样板,正如一首“花儿”唱的——

太子山顶的万年松,

根深叶茂,枝叶“们”插上了蓝天;

深山沟里的布楞沟村,

成了小康路上乡村振兴的标杆!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