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正兰
临夏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自2019年成立以来,全力推进文体广旅事业全面发展,以实现民族团结为目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抢抓州上全域旅游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旅游经济圈,深入发掘多元文化内涵,促进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以“文旅+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纵深发展。
营造浓厚氛围促民族团结
该局在积极打造节会品牌,培育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新兴产品和发展模式的同时,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有效增强全县各民族内生发展动力,结合单位职能和行业特点,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全面将行业监管、信号传输、安全保障职能履行到位。充分发挥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一期、二期建设成果,传输转播节目2700多小时,向全县广大群众免费发送15套清晰优质的数字电视节目,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加大红色文化挖掘和宣扬,深入走访、多方搜集资料,摸排出鲁瑞林将军故居、胡廷珍墓、临夏县烈士陵园等5处革命遗址遗迹,不断挖掘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情怀。
助力乡村振兴促民族和谐
该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文旅工作各个层面,在文化、广电、体育、旅游等各个层面全面发力,推动文旅繁荣和乡村振兴,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投资2180万元,实施临夏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
投资452万元,实施贫困县应急广播建设项目;
投资1400万元,实施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文化扶贫方面,相继完成全县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全覆盖,设立临夏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训低收入群众60人,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体育扶贫方面,新建先锋赵关、北塬钱家、刁祁杨庄、河西常家4个乡镇体育建设中心;广电扶贫方面,指挥中心前端已完成建设,末端219个村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旅游扶贫方面,全力推进旅游扶贫大通道建设,扶持引导群众建设农家乐60个,在塬头5D玻璃桥景区免费为群众提供旅游就业摊位13个,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行业优势促民族交融
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的安排部署,该局把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各项中心工作中,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
实施“百县万村”广播器材配置计划,大力改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为62个村分别配发古筝、扬琴、二胡,并配备广播器材,多渠道争取资金和项目,为54个文体广场配发体育器材。
大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设乡镇农家书屋219个、寺庙书屋16个,完成6个文化馆分馆和4个图书馆分馆建设,继续实施“乡村飞阅计划”,投资24万元在乡镇、宗教场所安装数字阅读平台系统4套,调试并投入运行,及时更新图书信息资料,为各族群众提供标准化、一体化文化服务。
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戏曲进农村活动,开展下乡巡演活动150场次,覆盖全县25个乡镇,通过舞蹈、小品、戏曲等大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倡导农村生活新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蓬勃力量。
“我们注重非遗文化的保护,已申报16个项目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34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成56个非遗传承人的申报,这些都是各民族群众智慧的结晶,申报成功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认同感,各族群众更加团结,助推了更广泛全面的交流。”该局工作人员鲁振民说。
现如今,临夏县全域旅游的画卷已徐徐展开,该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动文化旅游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合创新发展,绘就一幅幅民族团结、生态秀丽、产业兴旺、文化兴盛、社会和谐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