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腰刀笔谈
● 乌丙安(原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大学教授)
保安族腰刀是一百多年以来驰名国内外最有代表性的精湛手工艺制品,它的高超精美技艺是被公认了的活态传承珍贵遗产。早在清代晚期,保安腰刀不仅已经广为国内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使用或收藏,更值得注意的是还远销丝绸之路沿线及中亚各国,成为东方世界的名刀、快刀和宝刀。1950年,周恩来总理曾经把精美绝伦的保安腰刀作为国家级高贵礼品赠送给外国贵宾。1987年,保安腰刀获国家民委、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又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2006年,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保护。
制作腰刀历来是保安族最主要的经济生产活动之一。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保安族能工巧匠们带着各自传承的绝活手艺,在一起不断切磋和提高打刀技艺,对于造刀的精密复杂工艺,都做了极为全面的继承,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新尝试、新突破。市场开放给保安腰刀也打开了广阔销路,给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创造了新的生机。特别是它的锻造工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保安腰刀的重要价值在国内外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使它成为手工艺精品中的著名品牌,广受青睐。
保安腰刀
正因为如此,随之而来的对保安腰刀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合理利用等重要问题也都迫切需要解决。
保安腰刀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如何?如何面对市场经济的热潮组织生产和销售?保安腰刀传统手工艺绝技持有者的知识产权怎样维护?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粗制滥造、以假乱真的伪劣产品、冒牌货充斥旅游商品市场,怎样进行管理?怎样依法打击那些侵权行为?如何保护国家级遗产不会遭到损害或破坏?年轻的一代手工艺传承人被进城打工挣钱的收益所吸引,不愿意再做艰难的传统制刀手艺,应该采取什么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应该怎样建立健全手工艺传承的机制,进行有效的传习活动?应当如何建立带徒学艺的激励制度,如何保证师徒传艺学艺都有优厚的待遇?如何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社会团体都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对上述问题应当一一加以解决。也只有这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软实力才有可能显示出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否则,只重项目申报,轻视遗产保护,后果将不堪设想。
●马少青(临夏州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原甘肃省文化厅厅长、省文联党组书记)
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中积淀着保安族人民的智慧经验和价值观念。保护、继承和弘扬保安腰刀文化对于改善保安族群众的文化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冶洒力海传授技艺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三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明确定义,要求对各国和各地区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清点,列出急需抢救的重点和有重要代表意义的遗产项目。在我国,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文化战略,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为了全面有效地启动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石山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制定了《积石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有效地保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上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普查小组,深入田间地头、乡镇村社,收集、整理了有关保安腰刀的文本、图片、影像等资料,并组织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经过国家和甘肃省有关专家的严格审核,保安腰刀锻制技艺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的标准规范与命名办法,对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马维雄、冶古白,授予相应称号,并初步建立起多元化运作的传承机制,以培养新一批的保安腰刀制作传承人。
近几年,积石山县委、县政府更是以发展民族文化为己任,大打保安族名片,鼓励支持保安腰刀参加各层次的经贸洽谈会和展销会,将保安腰刀进行全方位展示,以推进宣传保安族的腰刀文化,努力“让世界了解保安族,让保安族走向世界”。
●马沛霆(临夏州博物馆副馆长、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西北民族大学西北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副研究员)
保护和传承保安腰刀手工技艺,重点就在于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工艺传承人保护与培养机制,使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法可依。然而这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成效。
首先,要积极有效地发挥自治县政府职能,充分利用一切民族政策、自治条例,努力为腰刀工艺的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尊重发扬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色,取消保安腰刀这一民族特需工艺品在出口、运输、销售等方面的限制,准予在国内外市场上公开销售,以拓宽其销路。动员全社会力量,批拨政府专项保护经费,或积极招商引资,合理科学地开发保安腰刀加工产业。
州级非遗传承人马洒力
其次,要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保安腰刀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工艺流程、技法、行规、社会组织、相关价值等全部状况。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等现代手段将普查所获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归类整理,特别是对独特的制作技艺要予以原模原样、原汁原味地记录、备份,保证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
第三,将腰刀制作比较集中的村落选设保安腰刀文化生态保护村,支持建立纯手工腰刀制造厂坊,对制刀技艺超群的匠人实行重点扶持保护,并向上级文化部门申请“民间工艺大师”“民间工艺能手”等荣誉称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招收学徒,不断培养新的手工艺者,并不定期地开展腰刀手工艺者之间的工艺技术比赛或制作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此外,保安腰刀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它不是“濒危野生动物”,并不缺乏载体,如果忽视了保安腰刀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交融,其保护和发展的效果往往有限。所以,要在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开发,如景泰蓝工艺的成功引入,就使得保安腰刀的发展再次出现一缕曙光,传统的刀艺与景泰蓝手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保安腰刀的审美艺术水平,又拓宽了其销售市场,提升了保安腰刀知名度,也充分显示了保安族腰刀文化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