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 丁运时
临夏市区有八坊十三巷,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
从历史上讲,八坊十三巷是临夏城市文化的见证,也是重要的城市记忆,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是最能展示临夏的文化特色的地方,也是许多临夏人成长的故园,承载着临夏人祖祖辈辈的记忆。
基于临夏城市的文化发源,如今的八坊十三巷已然处于全面改造升级之中,其目的显然是要打造成为集文商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名片,完美传承了老临夏的历史文化,充分体现了老临夏的城市变迁与更新。在这里,可以追溯城市特色的各种文化印记,追忆老临夏特殊文化印记,譬如,各式寺坊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又如,现存少数民族居住的院落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融合砖雕、木刻、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总之,可以相见,复原改建成功的八坊十三巷,必将成为临夏市民族风情古街区,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届时,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呈现出的生活画卷,堪称临夏民族民俗文化名片。
近年来,临夏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笔者认为,还有很多值得保护开发的方面。一说产业、发展,一般人都局限于工业方面的内容,却忽略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实际上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是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文化产业,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比较低,而收益却相对较高。就拿八坊十三巷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来说吧,如何利用、如何推行产业化具有观看的前景。因此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其历史文化产业,从而借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来提高城市知名度,为临夏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是摆在临夏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殊知,文化也是经济,发展得好,可以成为投资少,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因此临夏八坊十三巷,确立其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很重要。以前我们谈到经济发展时,印象里以为工业经济才是经济,只有重工业、制造业才是工业,历史文化产业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实则不然。因此,按照历史文化的原貌改造八坊十三巷,对于恢复城市记忆,延续文化传承,可谓善莫大焉!
其实对于八坊十三巷,还可以大力发展相关历史文化产业,至少有这样几个方向:老临夏历史文化、城市建筑文化、街巷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包括与街巷相关的传说轶闻趣事、与当今文化传承等。一是应努力挖掘其内涵,加大宣传力度,使其天下皆知,应全面立体展示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片区的独特魅力,塑造成品牌;二是进行产业化推广,形式可以更加新颖,比如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商务资源,推行商旅联动,实现以商促旅、以旅促商;三是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出台好的政策,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产业的推广发展上来。
关于推广的方式,可以在媒体上刊登公告,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的形象宣传用语及标识、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推广宣传语、文化精神、文化旅游形象主题语、旅游产品、纪念品的设计方案和实物等,要求征集方案必须契合八坊十三巷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有利于其历史文化的品牌形象建立与传播,并承诺对中选者及优秀的设计方案给予重奖。这样一方面吸引广大的设计人员积极参加,贡献智慧,集思广益,从而为最终的方案提供选择;更重要的是,吸引社会的普遍关注,起到了扩大临夏城市知名度,为其历史文化及旅游产业宣传造势的广告效应。
当然,以上征集方案入选的确定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好的方案一定是能表现八坊十三巷的人文景观的特色,能代表其历史文化的亮点,而且方案本身也得新颖独创,适宜宣传推广。另外,方案征集出来之后,推广异常关键,临夏可以采取举办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推介会、历史文化产业招商招标、历史文化旅游节、历史文化博览会、历史文化论坛等方式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并长期坚持不懈,培育成为品牌。最后,还要重视品牌的法律保护,为其历史文化形象语、标识等文化宣传成果注册商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最终形成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
关于推广的载体,比如如今,动漫和微电影是近年来风头正劲的文化创新,给城市发展文化及产业开拓了新的渠道和路向,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这也启发我们,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产业应多关注产业背后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比如图书、画册、动漫、影视、DV、微信、微博、博客、微电影等各种形式来彰显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进而推向市场,赢得效益,这里面实际上包含了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毕竟文化的打造和彰显的最终结果是推动了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升华,提升了其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了其影响力,从而形成品牌的良好口碑,最终自然也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壮大。
当然,政府部门首先应树立历史文化产业的意识,譬如将一些与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有关、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居民宅、古建筑、历史遗迹、老院子等严格保护起来,认识到寺坊、遗址、古旧建筑比商品房更有价值是一种理性回归。对于街巷老片区的改造,一是要注意文物保护,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商业开发”。二是要深入挖掘八坊十三巷的珍贵记忆,全面展现最真实、最人文、最符合历史原貌的街区,要注重恢复旧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应恢复城市的记忆,从而为历史文化留下“根”与“魂”;其次,对于扶持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产业,政府应该大有作为,可以鼓励和吸引更多投资参与进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敦促其按照市场规律,大力发掘其历史文化的市场价值,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城市竞争表面上是经济竞争,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只有让八坊十三巷古老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向市场,形成产业,推向全国,并做大做强,可加强和巩固八坊十三巷作为历史文化丰富老片区的应有地位,让其历史文化产业成为临夏的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从而为临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文化旅游的全面兴盛而插上八坊十三巷历史文化产业的助推引擎!
附:三首本人游临夏市八坊十三巷诗作
一、七律·临夏今昔感怀
人间代谢随流水,坊巷风云梦几回。遥想齐家生态秀,感怀文化曲词开。
凝眉隐隐昔人笑,顾首纷纷时代催。玉璧独怀何寂寞?今朝临夏绽春雷!
二、水龙吟·畅游八坊十三巷感赋
凌虚如梦乘风,山川形胜登临路。北方气象,晴空碧洗,澄波倾注。岁月峥嵘,斜阳芳草,新芽老树。怅余生也晚,经年憔悴,鸿鹄事,多空许。寻访八坊耆宿,畅胸怀,风云千古。息心忘返,旧街老巷,梦魂深处。特色风情,民居事业,人文风度。更谁人奋袂,刷新临夏,续家园赋?
征文大奖赛投稿邮箱:zwdjs123@163.com,
主办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