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康乐:辛弃疾寻根的路
时间:2023-07-05 作者:马宇

编者按:君自康乐来?尽辛氏血脉,谒祖寻根,原来稼轩梦萦处;源自此间溯,同文人传化,经风历雨,陇原齐鲁播新香。正可谓:追根溯源,享苏辛二安大风华。知荣识文,谱康乐诗书新文章。

一个偏安南朝归家的游子,日日盼望的不仅是齐鲁的故土,还有大父辛赞之教中那:“家本秦人真将种”的谆谆教诲。古狄道西乡,现如今康乐这片土地上,有辛氏一脉将军的魂在这里守望着这位八百年未归来的子孙,辛公弃疾,也正如他们所盼的那样,日日夜夜盼望着八百年后的归去。

据《济南辛氏宗图》载,生于北宋真宗景德间(1004-1007)的辛维叶,为隋司隶大夫辛公义之子辛亮的十八世孙,自甘肃狄道始迁济南,官大理评事(北宋前期的“本官阶”,相当于后来的八品承事郎,京官官阶),是为济南辛氏始祖。五传而至辛弃疾。二世辛师占,官儒林郎,当已在北宋神宗元丰改官制之后。三世辛寂,为滨州司理参军,生子辛赞,是为辛弃疾祖父,影响辛弃疾一生的人物。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著名军事家,其留下的620多首词作和《美芹十论》《九议》等军事理论著作为丰富中华文学宝库和中华文化内涵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被称为“词中之龙”。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从而产生了一门以爱国主义为主基调的“稼轩文化”。

1688539451369570.jpg

辛弃疾祖籍地为古狄道西乡,今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现辛氏族亲后人仍在康乐县居住,辛氏祖陵保存完整。据所藏民国戊子重録《辛氏宗谱》、民国乙亥《菱湖辛氏族谱》之肇周大夫甲公后迁居陇西源流之图所记载,并结合康乐县辛氏后裔辛靖军所提供的《辛氏起源.世系.族史人物关系瓜瓞解》中记述,资料衔接基本一致。其初始祖辛蒲自汉初迁陇西狄道,至隋辛公义之子辛亮,其十八世孙辛维叶于北宋初年迁济南。经六世到南宋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所有谱系资料完整无误,且辛氏初祖辛蒲之墓尚在康乐县。

640 (1).jpg

带着故地八百年的期盼和对辛公稼轩的敬仰之情,乘着东西协作赋能文化产业的时代之船,在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伟大旗帜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共康乐县委科学安排,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黄丽萍带队,县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和县文联、县文旅局负责人等人员参加,于33日至37日先后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历城区等地走访互动。

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了辛弃疾文化园、河口明清古街、辛弃疾墓、瓢泉、岩前稼轩居、稼轩府堂以及鹅湖书院,感受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对居住生活地的深厚情感。之后,召开了康乐县铅山县“寻踪辛氏之旅  共承稼轩文化”交流座谈会。会上,铅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汪媛介绍了基本县情和在传承挖掘稼轩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双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两地沟通对接,共同弘扬传承好辛弃疾文化。

1688539486813989.jpg

在山东省济南高新区,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走访了辛弃疾纪念馆、临港街道四风闸村辛弃疾出生地、稼轩文旅城、济南市稼轩书院、高新区文化中心,召开了临夏州康乐县·济南高新区东西部协作文化赋能座谈会,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涛、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培利以及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平,著名诗人桑恒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王瑞,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秘书长樊庆彦,济南市稼轩书院院长马涛等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围绕东西协作文化赋能及稼轩文化传承开展研讨交流,对下一步康乐县更好地挖掘传承、保护弘扬稼轩文化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1688539508828159.jpg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了区博物馆、区文史哲阅读馆、辛弃疾纪念祠,并与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慈善总会会长孙德顺,历城区稼轩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展,济南市稼轩书院院长马涛,历城区稼轩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健进行座谈交流。

1688539537182102.jpg

在全面走访调研、深入座谈交流、严谨考证研究的基础上,济南市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稼轩书院认定康乐县为辛弃疾祖籍地,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主办的“2023辛弃疾学术研究高端论坛74在康乐县召开。

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脉与灵魂,稼轩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康乐县是辛弃疾先祖生活过的地方,济南四风闸村是辛弃疾出生的地方,上饶铅山县是辛弃疾终老之地,三地虽相隔千里,却因辛公稼轩紧紧联系到一起。乘着东西协作的东风,踏着文化传承的源脉,黄金三角全国稼轩文化交流必将引发深深的文化自豪感、共鸣感。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下,愈发璀璨、源远流长。此次系列调研,旨在深挖稼轩文化内涵、擦亮稼轩文化金字招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的铸魂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文化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助推县域文化事业大繁荣、文旅产业大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康乐新征程中谱写文化振兴、产业赋能崭新篇章。

1688539564542151.jpg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自北魏以来,境内先后设过蓝川、安乐、长乐、水池、党川等郡县。历史上分别隶属陇西、狄道、洮岷、河州等州县管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之要冲、各民族“茶马互市”的活跃区。康乐县有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美,有山水掩映、风光旖旎的自然生态之美,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之美,有瑰丽多姿、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之美,有三川交汇、古道通衢的区位优势之美,有沃土生金、创业创新的发展活力之美,有颜值蝶变、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之美,有凤栖梧桐、投资乐园的开放环境之美,有团结奋进、长治久安的民康安泰之美,有攻坚拔寨、砥砺征程的时代奋斗之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狄道西乡,今“十美康乐”,寻踪稼轩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用坚定的文化自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赋能产业创新。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