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临夏历史上的三次繁荣(二)
时间:2017-11-13

唐代“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河州历史上的第二辉煌

河州经过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动乱时期,至隋唐时,随着统一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河州经济开始复苏,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河州人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隋书·地理志》记载,隋时河州为“下”等州。虽然是下等州,但统一的政权为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前提条件。进入唐代,发展加快。唐初就注意改善与西部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了积极的和亲政策。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先后远嫁吐蕃赞普,唐番关系十分亲善,中国内地保持了很长一段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这种对外谋求友好的治国策略,使河州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元和郡县志》记载,“河州,安乐,上”。意思是说河州是属于“安乐州”、“上等州”的等级。给朝廷贡赋“麝香、麸金、赋、布、麻”。只有河州辖属的枹罕县、风林县都是“中下等县”。《舆地广记》也记载:河州是“上等州”。唐初,甘肃地区“州县萧条,户口鲜少”(《旧唐书·李大亮传》)。经唐初的经营开发,至天宝年间,“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外而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216,天宝十二年条)社会稳定,交通畅达,农业发展,兵强马壮,文化进步。

发达的农业 河陇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发展牧业的理想场所。唐开元年间,唐朝在沿吐蕃居住地区设置了许多军事防御组织。在河州等地设置了“陇右道”,陇右道下设立“镇西军”,“平益守捉”。据史书记载:“凡军训边防镇守,转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唐六典·卷七》)。“唐开军府以悍要地,因隙地营田”(《新唐书·食货志》)。到周武年间(684—704年),设立军屯,仅河州地区守军达14000人。设立屯田,开拓河州,修通汉时旧渠,灌溉良田,粮食连年丰收。一方面军队自耕自食,减少转运。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河州地区的社会稳定。唐高宗永徽元年(680年),以黑齿常之为河源郡经略使,进行屯田。武后长寿年(692年),以娄师德为河、兰、鄯、廓营田大使,专管军队屯田。河州屯田成绩显著,受到武则天的称赞。她说:“河州军政要冲,屯田最多,卿以足食为心,朕无西顾之忧矣”(《文苑英华》920)。唐高祖武德二年(618年),河州居民从“户口鲜少”。增加为3391户,12655人。至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安乡郡(辖枹罕、风林、大夏三县),有5782户,36886人,在133年中人口增加14231人,比唐初人口翻了三番。给朝廷贡麝、麸金、布、麻等物,人口殷富,粮食充足。“人河湟之赋税,满右藏;动纳河北诸道租、庸,充实左藏,财富山积,不可胜计”(《唐语林·夙慧》)。“河州、敦煌道,岁屯田,实边食,余粟转 输灵州(宁夏灵武),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太平广记》卷485,东城老父传)。说明这时的河州粮丰物足,不仅衣食有余,而且大量上缴国库,装满右仓,装满太原仓。

繁盛的交通  丝绸之路从西汉到唐,繁荣了11个世纪。唐代海上交通已开始发达,但陇上丝绸之路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维系我国内地与西域以及与西方友好关系的桥梁,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大道。丝绸之路之南到经过河州。南道虽然较中、北路稍远,但沿途富庶,是商贾、驿使、官员乐走的路线,逶迤的商队、清脆的驼铃、忙碌的信使、骄键的戌卒络绎不绝。回纥、大食、波斯等国商人赶着骆驼、马驴、牛羊奔波于途。文成公主就是从丝路与唐蕃古道交汇的河州进了藏。商旅的活动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茶叶、四大发明、瓷器传入西域,也使西域的农作物、香料、医药、音乐、珠宝源源传入中国,带动了中国农业、交通、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元代诗人马祖常在《河湟书事》诗文中写道:“波斯老贾渡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形象地描述了西域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牵着骆驼艰苦跋涉、寻宝采玉、到中国经商贸易的状况。

繁荣的文化  唐代,河州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发达的农业、兴旺的交通、安定的政治,给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丝路的畅通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文化繁荣集中表现在音乐、绘画、舞蹈、石窟艺术上。而最有成就的是石窟艺术。

在临夏境内的丝绸之路上的小积石山,有一处举世闻名的石窟—炳灵寺。小积石山,在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中有“导河自积石”的记载。这里群峰耸立,万壑争奇,气势雄伟。炳灵寺最早开窟造像的年代,在《法苑珠林》卷52中记载是西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年)。有石刻乃“晋太(泰)始年之所立也”。后在西魏、隋、唐各代都有增修。现有窟龛113个,最精美的唐窟有45、51、52、53、54、62、64、65窟,而62、64、65三龛最有代表性。菩萨面部丰满,表情活波,生动形象,多姿多彩,堪称石窟艺术精品。唐后历代亦有修凿,但艺术价值远不及唐代。

自唐天宝以后,河陇相继陷于吐蕃,稳定的社会局面遭到破坏。唐蕃交恶,战火纷飞,人民饮受战乱之苦。富庶的陇右不复存在,吐蕃统治的社会形成“大者数百家,小者几十家”、“互不相能,无复统一”的局面。后来唃厮啰统一河湟,河州的农、牧、商、手工业又一次恢复发展。培育的良马驰名中原,新一代杂交品种犏牛享誉华夏。农业上,正如北宋王韶在“平戎策”上所说“湟中、浩门、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焉”(《资治通鉴长篇》卷247,熙宁六月十月壬申记事)。交通贸易方面,由于河西道被西夏所控,大量商贾贡使都走河州、青海而入张掖。除丝路上的其他贸易之外,又开始了茶马贸易,在秦凤路置场市易,汉蕃商人非常活跃。社会经济发展又呈中兴态势,人民安居乐业,所以在《宋史》中说宋时河州仍属于“上等州”(《宋史·地理志》)。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