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华大地。乘着这股春风,他下海经商,艰苦创业,靠着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敢干、实干、百折不挠的精神,创建了如今的甘肃良恒实业有限公司。可以这么说,他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之路就是践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一个精彩缩影!他,就是甘肃良恒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成良。
参军入伍 练就坚毅顽强品格
一件T恤衫,一条西裤,一双穿了很久的皮鞋……近日,记者在甘肃良恒实业有限公司项目工地初见这位驰骋商场的商业骄子,56岁的他尽显坚毅与成熟,没有丝毫的倦怠,也没有丝毫的傲气。他目光中流出自信,言语中溢出睿智,黝黑的皮肤和硬朗的康乐口音,让人感到一个企业家的坚定、厚重和踏实。
“之所以有今天的甘肃良恒实业有限公司,首先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扶持和培养,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和宽待。我没有多少本事,是我运气好,遇上了一个好社会、好时代。我唯有感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感谢党和政府。”谈及创业之路,马成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马成良出生于康乐县附城镇新集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父亲去世,12岁母亲又去世,他没读完初二就放弃学业,到农业社拉粪、放羊挣工分,后又到哥哥开的磨坊磨面,维持生计。
1981年,他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初入军营,马成良想,既然来到了部队,就给自己一次机会,努力干好。在军营中,他刻苦训练,认真工作。
“在部队的三年中,我不但学会了操作各种工程机械,而且自学了初高中课程。”虽已时隔多年,但回想起当兵时的情景,马成良仍然历历在目。
军营生涯,马成良练就了坚毅顽强的品格,为他日后事业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不甘平淡 萌生创业想法
马成良复员后不愿安于现状,他先后开饭馆、承包文化站、跑货运出租……为了生计,他努力尝试各种致富的途径。
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他没有怨天尤人,只有对生活的不屈服和对未来的憧憬。
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身边的人纷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也是这一年,石油行业开始放开,马成良看中商机,拿出多年积攒的2万元,并贷款4万元,在附城镇办起了第一家私营加油站。“当时为了节约修加油站的开销,我整天守在工地,既当小工、又当监工,饿了咬几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喝一口自备的开水。”说起这段往事,马成良一脸的坚毅。
1994年,附城镇新集加油站正式开业营业,马成良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除了5小时睡觉,几乎都在干活。他说诚信是企业的灵魂。马成良诚信经营,热情待客,使加油站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前来加油的车辆每天都排成长队。2003年,马成良用打拼积累的人生第一桶金,又开办了城东新集石油有限公司。
积极转型 收获未来
经济环境在变,用户需求在变,竞争对手在变。变,就是创新。主动求变,不断创新乃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马成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2007年,马成良以450万元将城东加油站转让后,斥资4100万元注册成立了甘肃良恒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向现代商贸业进军。同年,在和政县成功开发建设了天合商贸城,改变了和政县传统的商贸版图,开创了县域商贸跨越发展的先河,成为我州商贸流通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先行者,受到了省、州、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2012年,他又投资4.98亿元开发了省内除兰州市以外各市州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和省列2013年100个重大项目之一的康乐县良恒商业广场。开业后的良恒商业广场每年平均可实现零售业销售额3.5亿元,解决就业人口2000多人。事实胜于雄辩,良恒商业广场的成功运营,让马成良再次以胜利者的姿态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扶危济困 回报社会
伴随着企业的迅速成长,马成良感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我出身贫寒,对所有穷苦的人总能够感同身受,更深刻地体察到他们的疾苦,我一定要帮助更多人摆脱贫穷!”马成良告诉记者,如果人生仅仅是为了追求金钱,这样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多年来,马成良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助学、助困、赈灾、扶贫等义行善举活动,积极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
马成良这位老兵,铮铮铁骨,心怀家国梦;这位老兵,浮沉商海,不忘初心,深知感恩。他四十年创业演变的历程,恰巧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巨变的一个印证,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果的一个微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