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岳 公 桥
时间:2020-10-22
◇泉悄吟

秋到松鸣岩,层林尽染。近处的树,远处的山,无不红黄相间,在蓝天白云下的秋阳里静美!

松鸣岩下的吓乱沟社背靠槐山子梁,被大片刚刚犁过的黑土地包围着,安卧在小峡河东岸。这个30多户人家的小村社跟其他村子别无二致地进行着春耕秋收的劳作。时近中秋,天气渐凉。地里的庄稼早已入仓,只有静躺在泥土里的洋芋和抖索在秋风中的玉米,等候着它的主人。

好多天没有下雨了,使得这个秋天干爽而纯净。那些白杨树的叶子,金灿灿的黄着;面蛋树的叶子,红彤彤的艳着;松树的叶子,绿油油的亮着。山坡上被牧的牛羊,啃食着泛黄的秋草,悠闲而安静。时不时惊起的几只野鸡,“嘎嘎”惊叫着,飞到草木更深处去了。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风轻云淡的下午,吓乱沟迎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一位是中国杰出的油画家陡剑岷先生,另一位是陡剑岷先生的得意弟子——我省知名油画家贾文忠先生。他们的到来给绚丽多姿的松鸣岩秋色增添了无限生机。无论是田野地头,还是松林小溪都有他们亲近大自然的身影。

这是1999年9月底,老天真是给这两位勤奋的画家长精神,自他们踏入这块土地之后,一直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松鸣岩周围的秋景一天比一天迷人,也一天比一天入画。有一天他们到山坡上画赶牛路时,与吓乱沟社放牛的村民聊天,无意间得知本村已故村民岳秀林,带领村民建造石桥和给国家上缴万斤小麦的事迹后,嘘唏赞叹,对其人品赞叹不已。当晚回到住处岳虎家中,再次证实了村民的叙述后,欣然决定次日去画岳秀林先生建造在吓乱沟村的石桥,并宣布把这个桥命名为“岳公桥”。

松鸣岩脚下的吊滩行政村所辖的吊滩社、郭何社、乱沟社、煤滩社、深沟沿社在群山环抱的中间,形成了一个盆地。康临公路以南北走向把吊滩村分为东西两半,在上乱沟村西南处突然东折,直奔康乐而去。一条从松鸣岩风景区奔流而出小峡河,穿过康临公路东折的桥下,滚滚向北,与康临公路形成了一条平行线,把乱沟社、煤滩社、深沟沿社活生生丢在了东边的阴山里。而吊滩学校恰恰在小峡河水对面、吊滩村靠西的大峡河水旁。这样的交通条件给乱沟社、煤滩社、深沟沿等社的孩子们上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每天必须顺阴山村路步行五六里路,先到上乱沟桥过河,然后在河西向北行两三里,再西折穿过吊滩社,最后到达学校。由于路途转折且遥远,这几个村社的孩子们天天迟到,更限制了大部分适龄儿童入学。

这种状况使吓乱沟一带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小峡河上建桥的愿望日益迫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终于在吓乱沟社召开村民大会,商议建桥计划、策划建桥方案。最后决定由本村村民岳秀林老石匠负责建桥设计与施工,建材费用按各家各户人头摊派,村民们义务出工参加劳动。建桥地址就选在与吊滩学校对直的吓乱沟社西头、河面较窄地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村民大会上,大家建桥积极性分外高涨,眼睁睁望着老石匠伸出双手,当着群众的面一边压着十根手指头,一边小声念着数字。先算出所需材料及其费用,再算出每个人头摊派多少钱。只几天功夫,钱都交齐了,料也备好了,全村群众投入在火热的建桥劳动中。老石匠也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徒弟,以六十几岁的高龄,抡起铁锤,凿打石条。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座高约4米、宽4米、长10米的石拱桥诞生在小峡河上。彻底解决了适龄儿童就学的困难,也方便了小峡河两岸的交通。

这座桥承载了吓乱沟社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也记载了老石匠蹉跎岁月里坚毅的个性、智慧的头脑和超常的口算能力。

老石匠在他的有生之年里,除参加了兰州五泉山公园的修建外,仅在和政县境内建造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座石桥,成为全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老岳师”。还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包产到户的一九八一年,他带领全家大小起早贪黑、日夜劳作,到秋收时获得大丰收。让他们全家彻底摆脱了常年口粮不足的困境。老人感恩党的好政策,除留下全家八口人一年的口粮外,向国家上缴万斤小麦,成为全县第一的产粮大户,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应邀出席全省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接见和表彰奖励。这一事迹,再次成为当地传颂的佳话。

他中年丧偶,再未娶妻。以一把钢钎和铁锤打造着他平凡而又孤单的人生。几十年如一日,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中,操心着七个没娘的孩子。有桥建桥,没桥时在家里凿打碌砫,以解决全家八口的衣食住行,以及供六个孩子上学读书的费用。还以严厉的家教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其中供出了在和政二中里被传为“岳氏三兄弟”的三个大学生,没有使他们在艰苦的年代里成为“睁眼瞎”。就是这样一位对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贡献的老人,在1994年的麦黄时节,因脑溢血突发,匆匆撒手人寰。他的一生,是忙碌而有计划的一生;是给孩子们做榜样的一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的孩子们把他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有的相遇都是机缘,所有的理解都是万岁!

1999年9月24日,小峡河上这座普通的石拱桥迎来了它的伯乐和知音。这一天,画遍天下美景的中国杰出油画家陡剑岷先生和我省知名油画家贾文忠先生早早来到这座桥下,紧握画笔,为这座桥命名和写生。

当我看到题写在桥身北侧中间的“岳公桥”三个红色楷体大字时,眼睛湿润了。因为此刻,我读懂了岳公,读懂了岳公桥。读懂了陡剑岷教授内心深处的那片赤子情怀,也读懂了贾文忠老师内心闪烁着的朴素的人性的光芒。这一整天,我沉默着,感动在自己的感动里。

一座双孔小石桥横跨在一条清澈明亮的小河上,淡蓝色的河水泛着白色的小浪花,在桥下哗哗流去。浅灰色的桥身,在秋天早晨的太阳下泛着淡淡的亮光。桥两旁八字形的护坡一明一暗的紧挨着桥身。桥面上走过几条悠闲的耕牛,后面跟着肩扛农具的村民。桥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白杨树,泛着黄绿的色泽。远处,是隐约的山峰,山峰更远处,是广大无边的蓝天,蓝天上是散漫的白云,显得淡薄而自在。

这就是画家笔下的岳公桥,在吓乱沟的秋色里分别走进两幅画框。整个画面显得温暖而和谐,再现着静态艺术的无穷魅力。

感动的是,陡剑岷先生根据已画好的《岳公桥》,重新临摹规格同样大小的《岳公桥》,把桥面上的牛群和农民,改画成一群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学生中间走着一位白衣蓝裙的女教师。并在淡蓝色的河面上,用白色油画笔写下赠言:

岳公秀林,河南人氏。优秀的桥梁建筑师。五十年代来甘,后落户于和政县吓乱沟村,毕生修建石桥数十座。九四年病逝。

九九年秋,余与文忠来此写生,当地人民众口称颂岳公。吾甚敬之,特画公为本村所修石桥,并命名为“岳公桥”,以赠公之子岳虎先生及儿媳诗人全巧英老师,以表敬意。

西北师大美术系陡剑岷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1999年年底,陡剑岷先生的油画《岳公桥》收入《四季之歌——陡剑岷的绘画》画册中,在美国出版发行。2001年9月18日,《岳公桥》在美国曾斯维尔市艺术中心展出。后又在国内展出。

2007年10月,贾文忠先生的油画《岳公桥》在临夏州图书馆展出。同时收入《贾文忠油画集》出版发行。

行文至此,我对三位长辈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无论是已故的岳秀林老先生无私奉献的大工匠精神,还是快90岁高龄的陡剑岷先生及年已古稀的贾文忠先生,他们在年老的日月里,克服着身体上的不适,仍旧行走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执着追求艺术高度的可贵精神,必将鼓舞我今后的人生!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