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文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题记
喇震洲先生不仅是一名享誉全国的拥军模范,也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社会公益明星。只是因为他的爱国拥军事迹突出,所以另一方面往往被人们忽略。他平时过着简朴的生活,家里的陈设早已陈旧过时,身为鞋匠,他连自己做的鞋都舍不得穿。但每当看到有特困群众需要救济,有重大灾害需要救助灾民,有残疾人需要帮助,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支持,特别是在党和政府发出有关号召时,他便立即行动起来,毅然拿出自己平日的积蓄,尽可能地予以支持和帮助。他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分地区不分民族的,甚至是超越国界的,真正体现了“大爱无疆”!长期以来,他在济危救困、救济灾民、扶残助残、捐资助教以及其它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奉献。
临夏县北部的先锋乡,这里地势平坦、民风淳朴,经济相对较发达。这是一个纯汉族乡。对于生活在该乡斗行村的徐白云一家来说,2016年是心中永远的痛。
徐白云是大徐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好学上进,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可灾难恰恰降临到这个不满12岁的女生头上。
9月的一天,小白云清晨起床,正准备上学。突然感觉到“肚子疼”,当时家里人认为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者是其它的小毛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便给她吃了点止疼药。可是连续几天“肚子疼”的症状并没有消失,反而加重了。于是在爸爸徐秀东的带领下就近到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但是医生建议徐秀东领着女儿去兰州再检查一下。25日这天他们来到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得出小白云是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这种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这样的病给原本家境不太好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白云家已经是债台高筑。
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即将枯萎。在万分贫寒、无法治疗的时候,只有求救于社会。《民族日报》《兰州晨报》等相关媒体得知情况后,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奉献一片爱心。消息发出以后,这位年仅十二岁的白血病患者徐白云的病痛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牵动了各界的神经,人们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向她送去了真诚的爱……
这一年的5月也是全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5月29日这一天,喇震洲老人从报纸上得到徐白云身患白血病的消息后,徐白云的病情成为这位回族老人牵肠挂肚的事。即便他们民族不同,素不相识。
6月7日中午,也就是这一年“儿童节”过后六天。喇震洲不顾年迈,自己雇车带了一床弹花被和一些学习用品及水果糕点,还特地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别人从异国他乡带来的双心香包也带去探望徐白云同学。由于不熟悉道路,原本从临夏市出发,只用40分钟的路程他们竟然用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多方打听,终于来到了徐白云家。
当他走到徐白云家门口时,大门是虚掩着的。喇震洲随手推开门进入院子,里面静悄悄的。听见脚步声,徐秀东从房间中走出来,他看见自己面前站着一位提着许多东西、身材高大、穿着中山装的回族老人,想了想自己并没有回族的亲戚和朋友,以为是别人走错了家门。先是一愣,后对喇震洲说到:“老人家,你是不是走错家了?”喇震洲回答道:“没错,我是来看小白云同学的。”说明来意后,徐秀东领着喇震洲进到了小白云的房间。小白云正在炕上躺着,她脸色苍白、消瘦。爷爷、奶奶、妈妈陪伴在身边。喇震洲走到小白云跟前,从包里拿出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给她带上,祝她节日快乐,并鼓励她要坚强,要与病魔做斗争,早日恢复健康,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随后从自己兜里拿出500元钱交给对小白云的父母亲,说这钱虽然少了一点,但这是自己的一点微薄心意,让他们给孩子治病。徐白云父母非常感动,当即下跪向这位好心人磕头致谢……
如今,喇震洲先生虽然现在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这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永远激励着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土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