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莲英
火,温暖的代名词,心中的暖阳,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只要有一盆火,生活中就弥漫着温馨。现代人在使用电能源以前,生活就离不开一盆火。
一日三餐,煮饭用火;一日三饮,烧水用火;照明也要用火。火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第一步,人们使用火可以取暖、驱赶野兽、吃熟食、照明,亦可提炼金属、锻造生产生活工具,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燃烧木材是最早生火的方式。树木自古提供人类需要的很多能源,故称柴或柴火。不同的树木造就不同的柴火。《调鼎集·火》列举各种木柴烹煮:“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鸭及肉等,能令极烂,能解一切毒,秽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饭食,安人神魂到五脏六腑。麦穗火:煮饭食,主消渴润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饭,壮筋骨,煮茶不宜。”
不同地域烧火的材料不同,人们为了生存就地取材,烧竹子、烧树枝、烧树叶、烧蒿草、烧秸秆、烧稻草、烧牛粪……不管哪种燃料,只要它产生火烟,就觉得很温暖、幸福。
看见有炊烟升起,顿觉得炊烟中带着饭菜香。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想起那老屋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心中就产生一种家的温暖。
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那时候农村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庄稼丰收后,只要仓中有粮,有柴火,有添炕的,就感觉可以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了。到了晚上,鸡鸭入窝,牛羊入圈,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坐在用牛粪烧热的土炕上,一家人围着一盆火吃饭、喝茶、拉家常,烟熏火燎、平平淡淡,也觉得满足。时至今日,每当我闻到柴火味,总觉得有一股温馨的家的味道和热炕的氛围。小时候念书,那时乡村学校条件很差,冬天取暖用的是土炉子烧柴火,我的小学初中就是在那样烟熏火燎的环境中,闻着柴火的香味上课;课后同学们围着那一盆火,燎燎手,烤烤脚,再烤上一两个从家里带来的生土豆,就是我们最美的早餐。没有那一盆火,我们过不了那寒冷的冬天。
社会在发展,火盆、土炉子已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多数人们,做饭用电饭锅、电磁炉、天然气,取暖用水暖、电暖或空调。
时代变迁了,社会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人总忘不了那最质朴、最简单的生活,因为她陪伴我们走过半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其中有幸福、有心酸,有快乐的时刻,也有艰难的岁月。
在这北风吹、雪花飘的日子里,我依然怀念童年的那一盆火,她伴我走过了多少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温暖着我们向前奔的日子。家乡的大爷大妈们,你们的那盆火还烧得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