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九天”的到来,气温不断下降,又到了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多发季。记者在我州部分医院采访时了解到,日前,各医院有“流感症状”的患者不断增加,其中流感和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居多。
那么,流感到底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对此,记者采访了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宝义和州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马政源。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马宝义介绍,普通感冒一般是由普通病毒引起的,首发症状是咽痛,一般在一两天后就会消失,随之出现流涕、鼻腔充血的症状。感冒症状通常持续约一周左右,如果一周后感冒症状仍没有缓解,那就可能是继发了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由此可见,普通感冒一般以一周为时间点,症状超过一周仍不能改善的感冒症状需要前往医院就诊。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比普通感冒起病急、发展快,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如果感到呼吸急促、困难,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为流感的高危人群,患了流感后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较高。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流感?
马宝义建议,对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应以预防为主。对流感疫苗没有过敏等不良症状的人,建议秋季接种疫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严重的要及时就诊。
儿童是流感高危人群
“老师,孩子感冒了,需要请假一天。”“老师,孩子咳嗽还没好,今天不能来幼儿园了”……近期,各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微信群里类似请假的信息频繁刷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把孩子突然发烧、流涕、鼻塞当成普通感冒,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针对这一情况,马政源提醒说,不管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家长切忌滥用药。感冒药虽然名称各不同,但成分类似。因此,家长须带孩子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尽可能单用一种感冒药,避免重复使用。
儿童流感的症状表现
马政源介绍,儿童流感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哭闹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伴有畏寒、寒颤、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干咳,还有鼻塞、流涕、眼结膜充血等。部分以呕吐、腹痛等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的患病儿童,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
接种疫苗最有效
马政源说,接种儿童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儿童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月份是9-11月份,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剂型:一是鼻喷流感疫苗,适合3-17岁的人群接种,无论以往是否接种过鼻喷流感疫苗,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均接种一剂次,两个鼻孔中各喷入0.1ml即可,更加适合少年儿童接种。二是四价流感疫苗,价格相对较低,适合3岁以上人群,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
马政源提醒,流感防大于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让孩子保持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哪些人不能接种?马政源说,已知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鸡蛋、辅料、甲醛、Triton-100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感冒和发热者;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