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时间:2023-06-23 作者:马少华

QQ截图20220512092643.png

姬良淑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局起步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奋进新征程,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断夯实各民族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牢牢把握文化认同这一根本,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结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多载体广覆盖,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积极挖掘黄河文化、齐家文化、红色文化、花儿文化等文化价值,扎实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花儿临夏 在河之州”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彰显多元文化的时代魅力,不断厚植民族团结的文化基因,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事和话语权,让留存在田野上的文化遗存、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动起来活起来,围绕“四个共同”的基本观点生动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从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诠释其厚重蕴意,唤起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灵共鸣,激发共同团结奋斗的热情和斗志。

二是不断夯实各民族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过去五年民族工作时,说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过去五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各民族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临夏,各族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敢死拼命、攻坚克难,临夏的脱贫攻坚倾注了“国家力量”、缔结了“厦门情谊”,标注了“央企符号”,留下了“民企元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平衡好“管肚子”和“管脑子”的关系,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在继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目标任务,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所有改革发展的过程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各民族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三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确保民族领域的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文化、社会、网络、生态安全等。牢牢掌握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积极运用互联网发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四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将我们这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多民族国家有效凝聚起来,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手相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共享民族复兴带来的伟大荣光。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