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医生支招让老年人健康过冬
时间:2020-12-28

1609119245307961.jpg

冬至过后,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正在一步步临近。数九寒天,老年人的血压容易波动,肢体僵硬摔倒风险骤增,再加上气温变化大,抵抗力低的老年人容易着凉感冒,从而加重原有疾病,甚至诱发出新的病痛。冬季对老年人而言真是一道“坎”。

那么,老年人如何规避冬季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风险?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健康过冬?近日,记者采访了州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王娟。她提醒,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但阴虚明显的人慎服或忌服,另外,不提倡早起外出锻炼。

为什么说“老人难过冬”?

王娟介绍,冬天气温比较低,这是对老人身体健康影响非常重大的一个因素。很多老年人的血管已经在慢慢老化,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而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会加快,人体的负担会加重,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也增加了脑溢血和心梗发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喝水的意愿会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还会增加,对身体更不好。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冬季要做到“六护”

王娟说,老年人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衰退,导致耐寒能力有所下降。此时,极易受到寒邪侵袭,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老年人要想平安过冬就要做到“六护”。

护头。冬天一定要注重头部保暖,外出时要戴好帽子,以保护头部免受风寒侵害。要注意及时发现脑卒中先兆症状,如老人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护鼻。老人鼻黏膜的血运减少,鼻孔对病菌的黏附和对冷空气的加温作用便会减弱,以致带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肺系疾病。因此,鼻部保暖很重要,老人可以在早晨和晚上睡前按摩鼻部。

护颈。冬天最好穿立领装,老人外出时需戴围脖,以防范颈部血管因受寒风侵袭而收缩,此举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大有好处。

护胃。由于寒冷刺激,胃病在冬季容易复发。老年人要注意胃部保暖, 可吃一些肉类和高热能食品适当补充热量,但要适可而止。饮食要以易于消化的为主,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

护膝。膝部受凉可令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此时,患有关节滑膜炎或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则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

护脚。老年人要格外注意脚部保暖,以防范“寒从脚下起”。穿的鞋袜宜保暖透气,利于吸湿。建议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15—20分钟。

王娟提醒,冬季,老人应睡眠充足且要定时,要“早睡晚起”。早上醒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养神几分钟后再缓慢起床活动,这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要适当运动,量力而行,掌握好度,但晨练不能过早,应在太阳出来后再进行。老人最适宜的运动是散步、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老年人过冬要重点预防的疾病

王娟说,严寒的冬季,是多种疾病容易诱发和加重的季节,特别是对年高体弱的老年人来说,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意外,以下几种疾病,应重点加强预防。

要问冬季里医院哪个科最热闹?答案肯定是呼吸科,而且里面大多数是老年人。因为冬季气候干燥,尤其是在雨雪较少的情况下,病毒、细菌更活跃。加上严寒,老年人防御疾病的能力降低,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风寒外邪的刺激与致病微生物的侵犯,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复发与加重,或诱发流感、急性支气管炎以及老年肺炎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引发死亡。王娟建议,老年人在注意室内通风、加强重点部位保暖的同时,应少出入公共场所,可接种流感、肺炎疫苗。但在接种前要咨询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是否接种。

老年人由于本身衰老,血管出现硬化,弹性变差。加之寒冷刺激或劳累、情绪激动等原因,均可引起血管突然痉挛收缩,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或大脑缺血、缺氧,引发脑出血、脑栓塞和心率失常、心绞痛等。王娟建议,嗜烟酗酒是诱发呼吸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应当戒除。多饮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等情绪波动和劳累,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便秘是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难题。由于秋冬季节干燥,老年人水分摄入不足,搭配不均衡等都会导致排便困难。王娟建议,轻度便秘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习惯来达到正常排便,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干果、鱼类等。重度便秘患者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帮助排便。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胡乱服用泻药。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