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布楞沟的大变化
时间:2019-01-17

29941547686399938.jpg

1月13日,采访团成员参观布楞沟村史馆。   本报记者 马博文摄

1月13日,记者走进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随处可见的富民产业、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让人不敢相信,这个东乡语意为“悬崖边”、曾经“穷出名”的小山村,如今竟然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务工顾家两不误

   “扶贫车间”让妇女更自信

    冬日的布楞沟村银装素裹。 

    站在村口望去,一条“银色丝带”从远处的山头“飞驰”而来,从布楞沟村穿过。这是正在修建的临夏市折桥镇到临洮县红旗乡的折红公路,今年秋季将正式通车。届时,这条路将打通布楞沟片区交通瓶颈,沿途10个乡镇将被连接起来。

    通往村子的山路硬化了,现在又快有二级公路……51岁的村民马麦志,站在村子的路边上,目睹着眼前这一切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

    “2013年2月3日”,这是布楞沟村每个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海拔1900多米的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总书记握过他的手!”6年之后,这件事情成为马麦志和村民之间一种幸福的记忆。“路修好了,水引来了,日子现在这么好,想也不敢想。我的老婆马麦勒则也能给家里挣钱了。”老实内敛的马麦志一个劲地笑着。

    马麦志的妻子上班的地方离家不过10分钟。每天早上,她为家人准备好早餐后,就和近40名左邻右舍的姐妹前往村子里的“扶贫车间”。这里是东乡花馃馃的生产流水线现场。这些家庭妇女们,如今走出自家小院,施展着昔日只能惊艳在家中制作面点的祖传技能。

    致富瓶颈不断突破

    昔日山沟迎来无限生机

    75岁的马仲成,曾经是离村委会最远的农户,要是赶上到村子里开会、买东西,需要在土路上步行1小时。现在,土路拓宽硬化,他从村里统一建的新农村新家返回老宅子,骑上摩托车只需要20分钟。“我们住在这里,我的1头牛、5只羊养在老院子里,每天我骑车去喂养一趟,一年卖牛犊子、羊羔子的收入有1万元左右。”马仲成高兴地说。

    布楞沟村的卫生室、小学、幼儿园也建起来了。白雪皑皑中,鲜艳的五彩校舍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所完全小学,一至六年级总共57名孩子。”村民马成虎说。如今,看病、上学、务工都在家门口,村民们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2012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24元,到2017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156元,已实现整体脱贫。

    “手拉手脱贫攻坚,心连心筑梦小康。”布楞沟村的这条宣传标语,渗透在了村民生活的点滴之间,诠释着山村巨变。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