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党支部带头 脱贫有劲头
时间:2018-12-18


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现有村民245户1080人,回、东乡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3.4%。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强基础、促发展,建家园、改面貌,促增收、勤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达沙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2015年,达沙村脱贫摘帽。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达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继续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达沙村党支部书记马祎说。

增进团结,远亲不如近邻

“民族地区的村级党组织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这是多年来马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搞好民族团结是维护全村稳定的头等大事,让村民们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各民族兄弟亲如一家比什么都重要。

1994年,马祎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由于村民长期贫困,许多家庭不和睦、邻里不和谐。面对这一盘散沙似的状态,马祎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好团结。他号召全村党员从自身做起,到村民家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父辈们一直很团结,同甘共苦,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眼下最重要的是发展,把生活质量提上去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向前看,谁家遇到困难都要主动帮一把。”这些朴实的话语,逐渐解开了村民们的心结。

  村民王应录和妻子身患残疾,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他们的儿子王利成要结婚时,不等王应录开口,村民们就主动借钱给他家办喜事。如今,王利成在拉萨做电焊工,每月能挣四五千元,向乡亲们借的钱也快还完了。

  多年来,达沙村党支部发挥“领头雁”作用,注重用实际行动团结广大群众,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全村和谐稳定工作中来。

  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方面,达沙村党支部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果断处置,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先行介入、及时调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在安全生产方面,坚持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帮群众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在环境整治方面,村里制定了农户门前“三包”、定期打扫卫生等制度,形成了大家参与、专人负责的长效机制。

  近3年来,村党支部及时调处各类纠纷60多起,全村未发生一起刑事犯罪及治安案件,营造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精准施策,扶贫先扶志

  达沙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小,自然条件差,村民致富难。针对这一实际,村党支部坚持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聚焦村情民情,着重在出路谋划、思想转变等方面下功夫。

  “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我们把村民分为4类人,即走的人、站的人、坐的人、躺的人,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举措。”马祎介绍道,“走的人”就是即将脱贫的村民;“站的人”是指有强烈致富意愿、但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村民;“坐的人”是指没有目标、等待观望的村民;“躺的人”则是消极懒惰、吃“政策饭”的村民。村里通过教育引导,让“走的人”跑起来、“站的人”走起来、“坐的人”站起来、“躺的人”坐起来,循序渐进、阶梯发展,最后达到共同脱贫的目标。

  今年49岁的村民马所飞有,原先住在距村委会两三公里的山上,2014年得益于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搬下了山。“脱贫的愿望我一直都有,但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生活没有大的起色。”马所飞有说,这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依靠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展当归种植产业,流转45亩土地,成为全村的种植大户。富起来的马所飞有感恩党的好政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2017年光荣入党。“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脱了贫,我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马所飞有说。

  扶持村民种植当归、油菜等,发展特色种植业是达沙村研究制定的帮扶举措之一。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带领群众致富为己任,深入分析全村111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协调帮助贷款、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等方式,全力打造富民产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在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我们铲除了穷根,提前两年整村脱贫。”马祎高兴地说,如今,村里的路好走了、房子修好了、生活环境变了,村民的钱包鼓了、观念变了、发展后劲足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决心更大了。

  公开透明,让村民参与村务当主角

  在工作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达沙村每月召开一次的村民知情大会,成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途径。

  村民知情大会由驻村工作队队员、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参加,其他村民也可自愿参会。

  要选出最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得召开村民知情大会,由村民充分参与、讨论;危旧房改造补贴按户发放还是按人头发放,同样交由村民知情大会讨论……让村民当主角,是村民知情大会的最大特点。

  “我们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讲全县发展变化、讲扶持贫困村脱贫的思路举措,让群众比过去、听规划、定打算,坚定脱贫的信心。”马祎说。

  “农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这是达沙村群众总结的经验。掌子沟乡乡长亢杰表示,达沙村以党建促脱贫,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斗志,密切了干群关系。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达沙村成为全乡第一个脱贫的村子,具有典型意义。”亢杰说,下一步,要把达沙村的脱贫经验在全乡推广,让掌子沟乡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东山里出了红太阳,照到了西山的树上;基层党建的好榜样,达沙村群众奔小康。”村民马由素自编自唱的“花儿”,唱出了达沙村群众的心声。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