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花儿皇后”漫花儿
时间:2018-03-14

 

1515113964546738.jpg

    有一种歌,它唱起来悠扬动听、高亢嘹亮、古朴豪放,它就是花儿;有一位歌手,她泼辣豁达、坦率真诚、多姿多彩,首次将花儿带到央视春晚及海内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西北这一民歌,她就是享誉西北的“花儿皇后”——苏平。前不久在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西部“百益杯”花儿艺术节期间,本刊记者专访了她。

《妹妹的山丹花》——让世界了解了花儿

    “尕妹妹的个大门上浪三浪啊,心儿里跳得慌呀,想看我的个尕妹妹的好模样呀,妹妹山丹花儿开呀……”1984年,苏平在央视第二届春晚上,以一首《山丹花令·妹妹的山丹花》让西北花儿首次进入世界华人视野,并产生巨大影响。“当年,领导找到我说要我去北京开一个会,我啥都没准备就只身来到北京。来到北京后才知道,央视春晚的导演组要我在当年的春节晚会上唱花儿。当初参加节目筛选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歌唱家和艺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我的花儿最终保留了下来。”说起当年春晚节目筛选过程,这位“花儿皇后”显得很激动。正是由于西北花儿以丰富的曲调、高亢的唱腔,赢得了导演组的青睐。除夕之夜,西北花儿首次在春晚亮相,让世界华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随后几年,苏平还幸运地成为向台、港、澳地区和世界传播花儿的第一人。1985年,她跟随由中国文联组织的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非洲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索马里、南非等国访问演出,将花儿传播到非洲大地;1997年赴台湾举办“扯不断情丝长”演唱会,向台胞展示花儿深厚的文化底蕴;2001年,她参加黄河流域8省区艺术团赴香港、澳门、台湾演出;2002年,作为国家文化交流使者,她又赴奥地利、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葡萄牙等国表演,将花儿唱进欧洲诸多的艺术殿堂,使花儿艺术逐步走向世界。

临夏——我的第二故乡

   “我出生在青海,成长于临夏。是临夏为我举办了首场花儿演唱会,让花儿这一民歌通过演唱会的形式得到不断的发展,也成就了我今后的艺术生涯。”这是苏平在任何场合都常说的一段话。1942年,苏平出生在青海省化隆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童年是在父母亲的民歌和撒拉族乡亲的花儿声中度过的。1959年,高中毕业的苏平以甜美的嗓音,被甘肃省民族歌舞团吸收为专业歌唱演员。经过文学、音乐、表演、创作等方面严格的训练,她的歌唱、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她先后向“花儿王”朱仲禄、王绍明和莲花山“歌魁”丁如兰虚心求教,掌握了诸多特殊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1982年春节,临夏州为她首次举办了“迎春花儿会”。花儿会上,她演唱了特意“精心打扮”的花儿:“金山银山的八宝山,昆仑山在我的眼前;阿哥们坐在了我跟前,喝一碗凉水是喜欢。黄花儿开了是我没有见,刺玫花在我的手边;若要我俩的路儿断,冰滩上开一朵牡丹”,受到临夏各族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连演5场,盛况空前。自此,她一发不可收,先后在甘青宁3省区40多个地县、厂矿等举办了300多场花儿演唱会。“正是由于临夏为我举办了第一场演唱会,才让更多的花儿爱好者知道了我,也让我的歌声走进了每一个西北人的心中。所以说临夏是我的第二故乡,使我终生难忘。首届中国西部‘百益杯’花儿艺术节在临夏举办,无论如何我都要来参加,我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唱几首花儿。”苏平如是说道。

艺术节——让花儿走上康庄大道

    “太子山头上云起来,雷响了三声着雨来,华夏的歌手河州来,把河州的花儿哈漫来。”传承、研究、保护和创新花儿艺术,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名片,培养挖掘花儿研究、演唱人才,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在甘肃乃至全国唱响花儿,推动花儿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把花儿打造成大众广泛接受的民族音乐,不断提升临夏花儿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繁荣发展,这是此次我州举办艺术节的目的。那么,此次艺术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呢?苏平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答案。她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花儿的唱词都以正面歌颂生活、歌颂爱情、歌颂自主婚姻为主,这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演唱主流,应该延续和发展。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只唱这一方面内容的花儿,有点单调和局限,人们也会听腻,所以应当有大量歌颂山川美、田园美、草原美、多彩生活美的花儿,还应当有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的花儿。此次艺术节上,歌手们的演唱唱词很丰富,他们用花儿元素重新创作、共同拓宽了花儿的内容,让花儿走上康庄大道。

人才队伍建设——花儿发展的基础

    在谈及我州今后如何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花儿艺术时,苏平道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说,由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民众文化水平、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大家对花儿歌手在舞台上的演唱技巧、演唱水平的要求更高,但现在的花儿歌手中不少人缺乏音乐知识,缺乏声乐技巧,缺乏表演手段,这大大制约了花儿演唱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花儿要走出全国、走向世界,首先就要对民间歌手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训,使我们的花儿歌手在全国声乐领域出类拔萃,并将他们组建成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民歌演唱队伍。同时,花儿演唱既需要原生态、原汁原味的唱法流传后代,又需要一种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奏的创新唱法,走向文化前沿。这方面,长调、藏族民歌、侗族大歌等民族歌曲在继承和发展上做得较好,涌现了一大批观众喜爱的歌曲和歌手。我们的花儿演唱队伍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努力创新,创作出能在全国传唱、曲令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花儿。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发展、培养一大批有较高文化素养、形象端正、声音甜美,能自己谱曲、填词的花儿歌手,让他们用高超的声乐技巧、浓郁的演唱风格唱出使人感动、令人震撼的新编花儿,使传统精美的花儿曲令经久不衰,在百花园中争奇斗艳。

建立传承基地——花儿发展的保障

    随着花儿艺术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花儿歌手。这些歌手中有好多是花儿会的“老唱把式”和年轻的“金唢呐”。他们曾走向城镇、都市的文艺舞台,与专业歌手同台演出,将花儿带到了各自不同的领域。此外,也有许多农民工、退休老人、年轻的花儿爱好者,他们从花儿录音带、花儿光盘上学唱花儿,吸取花儿歌唱家和优秀歌手们开拓创新的成果,唱出了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出的农民工,他们出门在外,具有一定的见识和生活阅历,又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他们唱的花儿别具一格,既继承了原始的传统风格,保持了花儿的原汁原味,又在唱腔、歌词处理上有所创新。在这方面,东乡、回族、保安、撒拉族歌手更加突出。他们的花儿唱得有滋有味、活灵活现,他们像一只只凤凰独占枝头、恣意闹春。他们唱着“少年”进西藏,漫着“花儿”上新疆,修铁路、建公路,是一支强悍的建设者,也是一批不可忽视的花儿传播者。可是,花儿要在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不够的,必须有专业的演唱人才和队伍,这就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建立花儿传承基地,选派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组织资深的歌唱家和有真才实学的研究者进行传、帮、带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出作品、出人才的目的。

注册“花儿演唱团”——使花儿发展的根基更牢固

    青海省官办民助举办的公益性演出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网罗了各民族歌手,包括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甚至还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数百名歌手。10年来,这些歌手跑遍了青海的东西南北各州县,深受百姓欢迎,观众人数最多达10万人以上。老百姓如痴如醉,歌声不断人不散,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这是为青海人民做的一顿有滋有味的精神文化大餐。还有东乡族优秀歌手马俊亲自引领的花儿艺术团,走遍了甘、青的十里八乡,培养了一批年轻歌手,曾受过国家奖励。临夏是中国两大类型花儿——“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又称洮岷花儿)的发祥地和主要传播地,是花儿的故乡,这里的群众喜爱花儿胜过了一切,尤其在每年举办的“松鸣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上,州内外的花儿爱好者和方圆几十里的万余名群众,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齐聚花儿会场,去浪山,去会友,唱他们自己心上的话,不召即来,不请自唱,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尽情表达自己的心意:“你不唱是我唱哩,人家们唱着火杠哩……”以花儿会的形式发展花儿这一民间艺术,这一模式很不错,但临夏要抓紧注册“花儿演唱团”的牌子,使它能够在全州各地及外省巡回演唱,以此来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让花儿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花儿是西北大地上从悠远深邃历史河道上飘来的古老民歌,它犹如一条音乐长河,穿过岁月的悲壮和快乐,滋润在西北人干涸的心田上,它代表着中国西部人的精神寄托,始终传递着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美好感觉。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地传承、保护、发展它,花儿一定会牢牢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心灵深处,迸发出它生命的激情和活力,通过一代代的演唱,引起大家的共鸣,使之长久流传下去,成为民族心灵中永远闪耀的思想火花和用之不竭的精神能量。

 (马   龙)

(刊发于2013年9月12日《民族日报·晚刊》)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