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那些草原的记忆
时间:2018-01-29

◇王晓元


如果有机会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还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那里有辽阔的沙漠,巍峨的阴山,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巴彦淖尔市座落在千里平原的河套地区,千年金戈铁马的雄风吹拂,使这个地方成为中国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最为明显的地区,远古文化的遗址在这里星罗棋布,草原浓厚的风情在这里尽情展现,还有许多的湖泊湿地和沙漠戈壁,都会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最原始的纯真。 

    我对草原城市的向往,缘起于三十年前的一次内蒙古之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所见所闻仍历历在目。去年九月,我去巴彦淖尔市参加全国的地市报会议时,无论接机的同志怎样介绍未来几天的会议安排,我还是执意地将头扭向车窗,寻找记忆中对草原的最初印象。只要是偶尔看到穿着蒙古袍的行人从车窗外一闪而过,内心都会引起一阵触动,不为别的,只为30年前和草原的那次约定。 

    三十年前,我独自一人去呼和浩特市出差,在完成单位交办的各项工作后,便和媒体的几位同仁相约去附近的希拉穆仁草原采访。当时国内的旅游业还不是很发达,辽阔的草原上除了几顶牧民的帐篷,别无其他建筑。时任新华社国内分社总编的刘汉报先生提议主办方将附近的牧民集中到一个较大的帐篷内进行座谈,于是,在我们落坐的帐篷内就涌进来十几位牧民,他们中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据说青壮年都到远处的草原放牧去了。当时,精神矍铄的老人们依次为我们献上了哈达,然后坐在炕桌旁一边品尝酥油茶和果品,一边回答我们的提问。座谈会结束后,年轻的姑娘们端着青稞酒,唱着蒙语歌曲向远方的客人们敬酒,席间如果有哪位客人推辞不喝时,姑娘们就会一直不停地给你唱歌。时任北京《民族团结》杂志社社长的辛智是一位回族老哈志,按民族习俗不能喝酒,当姑娘们向他敬酒时他只喝了一杯清茶,然后解释了半天,姑娘们才算罢休,而其他人则喝得面红耳赤。当夜晚的草原悄悄披上轻柔的黑纱时,大家已经沉醉在姑娘们嘹亮的歌声和老人孩子们的舞曲与喧闹中…… 

    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大家醉在了美丽的希拉穆仁草原。 

    草原的热情使我流连忘返,不经意间盘缠用尽,囊中羞涩。那时汇款十分不便,来去大约要1个多礼拜。知道情况后的乌兰察布日报社社长马树勋连忙递给我300元,还一再声称这是资助,但我知道他当时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家里也不是很宽裕,所以我回家后就急忙给他汇了过去。 

    有了这300元钱压底,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又和马社长一起约见他的老乡——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姐姐龙梅。龙梅和玉荣是我们少年时代的榜样,她们两人的事迹被收录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这两位年仅10多岁的蒙古族小姑娘在1964年的冬天为生产队放羊时,遭遇特大暴风雪,为了不使集体的财产遭受损失,姐妹俩一直在追赶失散的羊群,直至晕倒在雪地里,后来被一位老牧民发现,才幸免于难。因严重冻伤,二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手术。当时,《人民日报》以《最鲜艳的花朵》为题,报道了她俩的感人事迹,中央歌舞团也以此为题材,编排了京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和舞剧《草原儿女》,还有上影摄制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是那个时代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其中的插曲至今仍流传不衰。后来,龙梅成为内蒙古东河区政协副主席,玉荣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残联副理事长,2008年,姐妹俩还光荣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当时玉荣不在内蒙古,龙梅又已经买了飞机票准备去北京,但她听说我们要来采访,仍然答应在登机前抽时间和我们见个面。在机场的大厅里当我们对她当年的思想境界表示非常钦佩时,龙梅笑了笑说,在那个年代,任何人都会和我一样去保护集体财产的,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精神的普遍追求。说起以往的事迹时,龙梅显得非常平静,好像不是在说她自己,而是在说别的人一样。她说一位采访过她的美国华侨女士曾告诉她,她的孩子对姐妹俩为了几只羊而落下终身残疾,玉荣的双腿还被高位截肢一事觉得不理解时,龙梅告诉她,不要说那是几只羊,就是再普通的东西,只要是集体的财产,任何人都会拼上命也要去保护,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信念和追求。那次的见面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但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高大形象再一次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草原上澄净的蓝天,潺潺的小溪,悠闲的牛羊,特别是热情的牧民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离开内蒙古前,无论是接受我们采访的牧民,还是引领我们采访的干部职工,大家都非常热情地挽留我们在草原多住几天。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的儿子、当时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布赫,在百忙中接见了我们并合了影。草原上的牧民和我的同行马社长也很诚恳地邀请我们再来草原。我们也一再表示,只要有机会,以后一定还会来草原做客。 

    30年过去了,我对此次草原之行始终难以忘怀,特别是我和乌兰察布日报社的老马再聚草原的约会言犹在耳,但一直未能成行。由于当时各地通讯不便,我在时隔多年后才知道,老马以他自己数十年的新闻实践,在出版了几本有影响的新闻理论书籍后,却因心脏病突发而英年早逝,令我感伤不已。 

    这一次我和同事再去内蒙古,虽是去坐落在河套平原的巴彦淖尔,但毕竟和大草原接近了许多,特别是听说这里的乌拉特大草原非常驰名,更令我兴奋不已。带着一种久违的感觉和失去老友的心情,我再一次走向草原。 

    大约两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巴彦淖尔市机场。因为时值中午,接机的同志先带我们吃了午饭,然后乘车浏览了一下市区的繁华地带。毕竟是坐落在千里平原的草原新城,巴彦淖尔市给人宽敞、洁净和整齐的感觉。新城区的道路宽阔平直,老城区的公路纵横交错,虽说市府所在地临河区有将近30万人口,但大街上始终不见人拥车堵的现象。楼房也不是很高,大多都在五层左右,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湛蓝的天空和飘动的白云,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草原新城特有的恬淡和安宁。 

    巴彦淖尔是一句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这是一处集中了黄河、阴山、草原、湿地、沙漠和戈壁的宝地。有句古话:千里黄河唯富一套。坐落在著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的巴彦淖尔,受黄河的滋润,成为肥沃的千里平原,留下了塞上江南和黄河明珠的美称。但是河套地区的富裕和美丽并不是天赐的,我们在随后的几天里观看了位于临河区的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后,才深深懂得:河套平原的肥沃土壤主要依靠境内的十大引水渠浇灌,而这十条引水渠是河套人用扁担和箩筐担出来的,那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干渠,浸透了他们的无数心血,一位巴彦淖尔市的工作人员这样说:没有扁担和箩筐就没有河套人的今天。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陈列的大量图片和实物向游人展示:在数千里的河套平原上,河套人用双手和原始的劳动工具开挖出了十大引水灌渠,之后他们又用扁担、箩筐和铁锹,铲平了沙丘,填平了沟壕,开垦出万顷良田。没有河套人当时付出的巨大代价,就不会有今天八百里河套川的麦浪滚滚、瓜果飘香和牛羊肥壮的美景。 

    那一天,我站在南接鄂尔多斯的黄河拦闸边,望着汹涌澎湃的河水和旁边清澈见底的干渠流水,回想起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一幅幅河套人战天斗地的豪迈壮举,浮想联翩。 

    在巴彦淖尔市逗留的几天时间里,主办方虽然给我们安排了一些采访项目,但始终没有我魂牵梦绕的大草原,当我向知情的同志询问其中的原因时才得知,原来安排要去采访乌拉特大草原,但由于路途较远,再加上秋天草势低矮枯黄,就取消了原定的采访计划。这使我更加怀念三十年前在希拉姆仁大草原看到的那些情景:碧绿的大地上牛羊悠闲地啃着青草,湛蓝的天空上漂浮着朵朵白云,一切是那样的安静祥和,恍惚间还真以为到了世外仙境,令人乐不思返,不知道如今的希拉姆仁草原还会是从前那个样子吗? 

    虽然取消了对乌拉特大草原的采访计划,但我们还是在巴彦淖尔市的几天时间里,先后参观了黄河湿地公园、蒙元文化展示区、镜湖水源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永济渠水系、纳林湖和牧民新村等。其中坐落在巴彦淖尔市南部的镜湖,距离市府临河区不足10公里,占地面积大约2500余亩,它的南面是辽阔的草原,西部是三千亩连绵起伏的沙丘,北面是农田,1200多亩平静的湖面就在其中。我们流连在湖畔,但见四周绿树掩映,芳草连天,鱼跃鸟翔,芦苇丛生,可与宁夏的“沙湖”媲美。镜湖边上来自各地的游客纵目远处的阴山,饱览湖光山色,有人还不自觉地轻吟着“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朝民歌。 

    在乌兰布和沙漠有大小湖泊200多处,宛如撒落在大漠中的颗颗明珠,纳林湖就是其中的一颗。它是一处原始形成的处女湖,我们荡舟其上,但见湖面上烟波浩淼,欧鸟盘旋,快艇飞驰,翠苇荡漾,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美轮美奂之中。这座湖距离巴彦淖尔市区95公里,湖泊呈不规则半月形,总面积约有2万多亩,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可达6米。湖中有大小岛屿10余处,其中最大的面积约150亩;8个游乐湾风光亮丽,景色诱人,百余种候鸟生长繁殖,湖里还长有茂密的芦苇,年产量可达2000多吨。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巴彦淖尔市利用磴口县境内的沙漠,在纳林湖畔建起了一个纵贯东西300多米的沙漠雕塑群,虽说是初建阶段,但经过众多艺术家的艰辛创作,已经雕刻出的作品大多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其中有长城、汉武大帝,还有奔腾的蒙古马、静卧的骆驼和中外古今的历史传说人物等。 

    在巴彦淖尔市逗留的时间虽然很短,只能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但这里的草原、沙漠、戈壁和随处可见的湿地,特别是融合了草原与农耕文明的蒙元文化,还是给我留下了恒久的美好回忆。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