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儿童补课
记者 赵淑娴
七月的临夏,百花绽放,万木葱茏。
走进前不久刚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临夏市八坊街道前河沿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古朴典雅的古街巷,一栋栋古色古香如山水画般的四合院。在八坊十三巷内,游客络绎不绝,老人闲庭信步,孩子追逐嬉闹,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近年来,前河沿社区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导,紧抓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以完善社区服务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创建之路。
党建引领 谋民族团结之策
家住八坊十三巷仁义巷的五保户马阿伊莎身患乳腺癌,唯一的监护人是她已出嫁的妹妹。社区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每一位网格员主动承担起照看马阿伊莎的责任。“只要有空,我们每一位网格员都会去看望马阿伊莎,给她送些米、面、馍馍和生活用品,帮她打扫家里的环境卫生。”社区网格员白冰霞告诉记者。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积极发挥支部就是堡垒、社区就是连队、党员就是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结合党建引领“三位一体”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组织成立由3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到孤寡老人服务、扶贫济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日常工作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形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群众参与 促庭院经济发展
走进大旮巷,一家即将开业名叫“河州苑”的农家院吸引了记者眼球,店主马玉龙是这里的住户。“这几年,政府把八坊十三巷建设得越来越好,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我向社区申请了20万元创业贷款,对屋里屋外进行翻新装修,筹备开办农家院,预计7月份正式开业……”谈及今后的生活,马玉龙信心满满。
自八坊十三巷旅游景区对外开放以来,社区积极引导原住居民借助旅游优势,依托各自掌握的劳动技能,有针对性地发展商业运营,帮助改造升级店面,鼓励群众自己改造修建供游客观光休闲的院落,提供临夏本地美食和干净整洁的住宿,发展特色美食店、工艺品店、饮品店、民族用品店等多种业态,以低成本、小投入迅速实现就业增收。扎实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截至目前,资料审核完成向银行申报150户;已放贷90户,其中67户利用自家庭院发展餐饮、民宿、手工艺品销售等旅游附属产业,让困难群众在自己家中实现了创业梦想。
民生保障 行民族团结之举
为切实做好民生服务工作,将创建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社区积极创新“民情直通车”服务工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性代理”的服务办理模式。
“工作中,我们全面加强惠民政策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微信居民服务群,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辖区城市低保对象从2015年占总人口的34%,下降到现在的18.7%;多种渠道解决群众住房问题,通过棚改工作和积极动员辖区工商大户,先后为11户‘三无户’、残疾人和特困户进行危旧房改造重建,新建房屋30间;辖区人大代表、工商大户持续为低保边缘户发放民族团结救助金,每月为151户困难群众每户发放救助金150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各种扶贫济困活动,通过发放粮油煤炭、资助贫困大学生等方式,规范管理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支部书记、区委会主任马利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