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外教育中绽放
——记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永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红色经典代代相传
宽敞明亮的多功能教室、园林式的校园。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还有优美动听的器乐声;阅览室里,有丰富的图书资料,还有孩子们创作的书画作品……这是永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来到这里,你就会情不自禁被处处洋溢的欢乐氛围所吸引。
该活动中心于2017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是隶属于永靖县教育局、县科协的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目前设有41个功能室,涵盖科技、舞蹈、体育、声乐、器乐、绘画、书法、陶艺、创客、烘焙、STEAM等课程,可同时容纳1500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我州建设标准最高的大型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近年来,该活动中心按照中央、省、州、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扣时代主旋律,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引领各项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长,该活动中心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作用,执着于“科技求真、艺术求美、人文求善”的教育理想,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少年儿童综合素质,让孩子们在各类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文化熏陶促团结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该活动中心回归传统,赋予节日传统文化时代的特点和意义,让孩子们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增强孩子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去年6月20日,永靖县在该活动中心举办了“品端午 传文明”青少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我国传统节日。
上午8点30分,活动在精彩的诗词朗诵中拉开帷幕,孩子们身着汉服,生动演绎了《浣溪沙·端午》《大国情怀》《端午粽香》等国学经典诗词,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其文化传承。活动室里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跟爸爸、妈妈以家庭为组比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亲情交流,感受了传统佳节的浓郁氛围。
“作为校外教育主阵地,我活动中心创新活动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师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该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并通过与学校、社会联动,组织县内中小学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促进各民族青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以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同时,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都化身为小小宣传员,将民族团结政策理论传播到每个角落,把民族团结从中心带到校园、带到家庭、带到社会。
薪火传承谱新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活动让我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互相帮助,我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
去年7月,该活动中心开展了以“劳动教育,筑梦成长”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研学活动。参与活动的23名高三学子来到永靖县三塬农业园区,尝试翻地、除草等农活。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走进农田生活,掌握简单的农活技巧,了解传统农业和科技农业知识,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同时,在劳动中感受生活、体会乐趣、学会感恩、互助团结、健康成长。
近年来,该活动中心以开展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外乐园”为主线,大力开展崇德向善、文化浸润、爱心奉献、民族团结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每学期定期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大讲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各族少年儿童参观县内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民族民俗博物馆,参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演讲等,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强化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每年9月份,开展国学讲堂,为孩子们讲述“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通过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孩子们深刻认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利用寒暑假,组织该县东西山区少数民族学生,与活动中心兴趣班的小学员开展“手拉手”冬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情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维护民族团结,努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外教育中美丽绽放的同时,多次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去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先进集体”;在近日召开的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