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夏市西关街道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一廊一区一带”建设,特别是“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做好街道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主要工作,创建推行以“党建+创建”“创建+民生”“创建+服务”“创建+法治”“创建+文明”为一体的“创建+”模式,开启城市基层治理新篇章。
“党建+创建”聚民心
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五必访、五加强、五到户”为具体抓手,拓展西关街道“一线六民”工作法,全面推进“三位一体”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抓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政治生活中,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等,抓基层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创建+民生”助发展
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抓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学、重点项目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工作,有序推进辖区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创业贷款发放、困难群众救助、就业保障等工作,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营商和服务环境。如在华寺街西路拓通项目中,涌现出少数民族群众马少玉、祁占林等带头先拆自家房屋、带头抵制漫天要价、带头履行拆迁协议的先进典型,带动沿线住户全部完成拆迁任务,实现了和谐拆迁,成就了临夏速度,建成了一条把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民族团结之路。
“创建+服务”谋幸福
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人员职责,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实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通过抓文化惠民项目建设、抓社会事业发展、抓拓宽民诉渠道、抓生态环境保护等,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听民意、悉民困、解民忧,街道与居民、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搭起了零距离沟通的桥梁。
“创建+法治”促规范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管理,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引导辖区各族群众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升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辖区社会稳定、生产有序、群众平安,推进辖区民族工作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通过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宣传教育、宗教管理等工作,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创建+文明”铸民魂
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辖区各民族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加强辖区群众各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观念,不断增强辖区群众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牢民族团结之根、铸就民族和谐之魂。建立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6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在华寺街西路打造800余米民族团结进步长廊,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民族文化,展示民风民俗,营造共建临夏民族大团结的氛围,进一步激发辖区群众参与热情,凝聚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的动能。
西关街道以巩固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为目标,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加强街道和辖区单位配合联动,进一步增强“大工委”共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好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群策群力,继续做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共同推进“十进”活动,把各族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进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