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乡位于临夏县最东端,地处刘家峡库区上游,共有10个行政村,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4%。这里依山傍水,刘家峡水库环绕,面朝大北塬,又处于喇嘛川腹地,素有“瓜果之乡”之称。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喇嘛川赛江南,河西的瓜果甜又甜”。盛夏时节走进河西乡,你会看到满川的瓜果挂满枝头,笑容满面的各族群众在自家园子里采摘致富的“金果果”。
自全省“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河西乡立足多民族实际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打响民族团结和农村经济发展牌,共奏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和谐曲。
多民族聚居的河西乡,民族团结工作是政府的重点工作。杨家村是汉族、回族、东乡族杂居的村庄。去年春季,乡上组织种植油桃、苹果树苗,树苗由乡政府免费发放,发放的过程中村支书杨元发现村里的周胡赛没有领树苗。当天杨元去周胡赛家通过询问得知,周胡赛家人忙于照顾生病的孙子,家里没有富余的劳动力去种植果树,所以他们没有去领树苗。第二天,人们发现周胡赛的耕地里有回族、东乡族、汉族群众自发组成的植树队伍,他们在杨元的带领下有序进行植树。那一排排笔直的油桃苗像列队的士兵,等待着大家的检阅。这样各民族以心交心、互帮互助的生动例子,在河西乡比比皆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河西乡宗教界、妇女群体等社会各界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驻守路口卡点排查监测返乡人员,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宗教界和各界人士自发捐赠口罩、消毒液及水果、饮料等价值8.9万元物资,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疫情阻击战士,唱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乐章。
“喇嘛川赛江南”,不仅指这里有山有水,还指河西的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还是影响群众相互间和谐共生的“导火索”。河西乡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人居环境提升为突破口,分三步走扎实推进农村“八乱”整治、户内“十改”项目及“八乱”后续提升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和改善全乡人居环境,重塑美丽幸福河西的新形象。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前的土坯房、危旧房不见了,群众自觉推倒拆除巷道内的违搭乱建,河西乡各族群众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河西乡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林果种植。当地群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种起了瓜果,并一度成为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但好景不长,因为种种原因,林果产业发展受挫。2018年以来,河西乡立足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深厚历史底蕴,提出了重塑“瓜果之乡”的思路,结合县上打造四大流域果品扶贫产业发展部署,在全乡10个村栽植油桃、苹果、巴梨、大樱桃等特色林果苗木1800余亩、5.5万余株,果园面积达到3800余亩,占全乡耕地面积70%,实现了“家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美丽愿景。
随着季节更迭,从初春时节各类果花的姹紫嫣红,到夏秋季杏子、李子、巴梨等农产品陆续成熟上市,吸引着周边游客采摘品尝。去年,全乡各类果品总产量达到980余吨,产值达280万元以上。随着新栽植的1800亩油桃、苹果、巴梨等果树生长挂果,林果产量将逐年提高,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林果发展格局。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河西乡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金果子”,昔日的“瓜果之乡”正在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