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胭脂三川 石榴花开
时间:2020-07-07

全县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扶贫车间解决了贫困农户就近务工的难题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现场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康乐县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一角

 


有一首诗这样描绘康乐山川:“白石横空峰似削,云霞飞渡炊烟髙。青山逶迤舞苍龙,碧水蜿蜒走银蛟。林荫大道车如水,田野起伏卷绿涛。万木丛中楼群起,蓝川今朝容更娇。”古人给这方热土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康乐。

在康乐10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9个民族30.5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65%。

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多年来,康乐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着力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工作,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就业等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全县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今,康乐县拥有受到国家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省上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4名;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31个,州级示范单位49个,省级示范单位5个、教育基地1个;州上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5个、模范个人24名,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在巩固原有示范单位创建的基础上,该县重点打造了25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工作各具特色、多点开花。

这里,是一块翡翠般的土地,风景秀丽;这里,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统筹共推进,筑牢思想基础

康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坚持把创建工作融入全县工作大局,作为国字号工程纳入全县“六城联创”工作实施方案,与国家级健康促进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统筹规划,将责任任务落实到各级各部门。

制定《康乐县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康乐县创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使创建工作目标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工作措施更加务实有效,责任要求更加明晰到位。

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将创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始终把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来抓,采取编印宣传资料、举办书画展、制作专题片、文艺演出;在主要公路沿线设立大型宣传牌、县城主要街道隔离带制作道旗、宣传牌;利用灯箱、广告、电子屏、出租车顶灯等滚动播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各单位、各乡镇制作宣传展板,在各族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广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广泛共识和浓厚氛围。

打造新品牌,彰显创建特色

依靠独特的人文历史、地缘特色、民族民俗和生态禀赋,康乐打造出一张“一墙一园(街)一游一网两馆五融多点”为支撑的特色品牌,使创建工作突出康乐特色,彰显康乐底蕴,形成康乐经验。

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改造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墙,在重点乡、镇、村打造了一批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小广场、小花园,为各族群众营造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产生活环境。

利用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和县博物馆,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各界、青少年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增强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怀共识。

利用莲花山、草场沟、竹子沟等旅游景点,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游活动。

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及时开通“康乐民族团结故事”微信、微博公众号以及快手账号,“线上”“线下”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组织以“疫情中的民族团结好故事——我身边的英雄”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征集设计完成了康乐县民族团结进步标识,举办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抗击疫情心连心”为主题的线上诗歌朗诵比赛,征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抄报,通过扩大社会参与面,做到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看得见、够得着、齐投身、共参与。

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在农村妇女劳动技能培训中创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党的建设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打造创新推进、成效明显、推广借鉴的样板工程。

指导各乡镇、各单位积极争创国家、省、州、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社会各个层面遴选、树立了一批示范性、标杆性先进典型。

落实好政策,为群众谋福祉

多年来,康乐县认真筛选、论证、上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补助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补助资金等项目,争取到各类补助资金7000多万元,整合实施了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道路硬化、劳务技能培训、村办公室功能改造提升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各民族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民族政策法规,依法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使少数民族节日放假、计划生育、教育加分、殡葬服务、民族成份变更、结婚年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了实处。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活动,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协调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上学、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难,及时提供均等化服务和特殊照顾,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培养选拔机制,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配工作力度,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民族人口比例基本一致。在全县多民族杂居乡镇及县直各单位领导班子中普遍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每年选派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的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一半以上。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临夏州清真食品管理办法》,组织统战、市场监管、食药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相关餐馆、定点屠宰场、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的管理,有力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提升幸福感,夯实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关键,物质基础夯实了,群众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近年来,康乐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全县中心工作,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着力在发展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筑牢民族团结事业的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举全县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脱贫,向贫困“硬骨头”发起总攻。2019年,投入扶贫资金14.32亿元,累计减贫9.42万人,8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3%,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

经济综合实力要上新台阶,就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放松,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实施总投资34.9亿元的项目70个,康卓二级公路、三岔河绿地生态综合治理三期、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等40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鸣鹿水库、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建养一体化”等30个项目加速推进。

坚持把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促进旅游、肉牛、劳务、育苗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加各族群众产业收入。2019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10.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达2.6亿元,劳务收入达13.07亿元,育苗收入达1.02亿元,中药材年产值2亿元。

坚持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城乡环境面貌焕发新容颜。投资9.25亿元实施县城建设项目22个,体育公园、康爱路、康虎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56亿元全覆盖实施“一拆四改两化”工程,全方位推进农村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大规模开展种花种草、园林绿化行动,着力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老大难”问题,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美丽康乐更加响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保障。2019年民生支出25.28亿元,同比增长10.84%。扎实开展控辍保学攻坚战,失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入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71%。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2所,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资助全落实、待遇全享受。完成危房改造2497户,1066户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全部建成入住,环城北路A区1098户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全面建成并分房到户。投资1.4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10个村3.67万户共计16.98万人的饮水安全和供水不稳定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为100%。硬化村组道路276.9公里、通户道路510公里,农村通村道路硬化率为100%。

携手共奋斗,并肩同追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康乐的民族团结之花正绚烂绽放。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