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花儿:此曲只应天上有
时间:2017-12-11

临夏人是有福气的,在这里可以品味古河州的文化积淀,可以观赏古丝道的风物交汇,也可以聆听著名记者范长江从筏子客那儿听到“天籁之音”。

被誉为“大西北之魂”的花儿,它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千百年来照耀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河州大地。在吸取临夏灵地美山乳汁中,在各民族兄弟共同喜爱、共同浇灌、共同呵护、共同培育下,“花儿”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得异常鲜艳、夺目。“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者头割下,不死就是这个唱法。”就是临夏人对花儿至死不渝的情怀。

1.jpg

花儿是属于春天的,每当桃红柳绿、百花争艳时节。各地的“花儿会”也次第举行。“老僧喜开浴佛会,八千游女唱牡丹”,这是一百多年前古人生命的预约。而如今,邀三五知己好友浪一下一年一度的 “花儿会”,那生活就赛过了神仙。你看,花儿会这几天,游客云集,偌大的地方似乎变小了。花儿歌手7人一伙、8人一群,或坐或卧,吹拉弹唱,轻歌曼舞。游客中既有年过古稀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就因为花儿这个红娘,是他们有了缘分,围成一圈,一面一面闲聊,一面喝酒,一面听歌,一面拍照,陶然其中。这就是生活。这样的唱歌点随处可见,数不胜数,这里真正成了“歌的海洋,花的世界”,难怪有人把花儿会称作“诗与歌的狂欢节”。 


“漫上个少年走天下,花儿的故乡是临夏。”只要是临夏的出门人,只要是听到家乡魂牵梦绕的花儿,他们的心里就会有一股暖暖的感觉,仿佛一位在外的游子,一下子扑到了母亲的怀抱。 花儿是临夏人想抹也抹不去的乡愁,是一路走来撩动心弦的记忆,是守望心田的那份永远离舍不了的情怀,是跨越时空的长相厮守。

2.jpg

朋友,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回到大约六百多年前的明代神宗万历年间,去感受当时任教河州的儒学教授的高弘赋诗吟诵的古诗:“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这是怎样一种情景呢?此景此景不就是一副世外桃源的美丽图画吗?

也有人把花儿这个妙龄少女比作“活着的诗经”。独特的方言歌词,优美的曲调旋律,别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是诗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它既能当歌来唱,也能当作诗来欣赏。 “远看黄河是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远看尕妹是黄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月亮上来一点红,太阳上来是火红;尕妹站下是一根葱,坐下是格外的心疼。”这位通过白描手法,表现出的女士的形体是何等的美,甚至使人有点想入非非。“青石头根里的一眼泉,担子担,桦木的勺勺啦舀干;若要我俩的婚姻散,三九天,青冰上开一朵牡丹。”这是真情的倾诉,是爱到骨子里,灵魂与灵魂的交融。此时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李太白肯定面对着这样的诗句也会望洋兴叹、自愧不如。


皇天后土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在田边地头,在绿野田畴,在高岗山丘、川道塬上、沟边山谷,都飘溢着花儿那优美的旋律。黄河上的筏子客、高山上的放羊娃、吆骡子的脚户哥,都是花儿的唱家。高兴时漫几声花儿,心情就格外舒畅;烦闷时漫两声花儿,一腔烦闷便烟消云散。一曲曲高亢悠扬的花儿飞出心窝窝,一曲曲润泽婉转的“少年”拨动爱的心弦。

1512983685800533.jpg

当历史的车轮印记着沧桑,一路向我们走来。回响在临夏上空,来自山野的花儿已经不是深藏闺中、见不得人的“下里巴人”。她现在不但被搬上舞台、银幕,还唱到了北京,唱到了国外。如今的“少年”,被更多的艺术者们赋予新的生命力。花儿从民间山野走向了高雅的艺术舞台,走进了文学殿堂,走到了大众的视野里……

扯着嗓子吼出来的“花儿”是炽热的青春之心的鼓荡,是火辣辣的内心的袒露,是没遮没盖的真情表白,是永远的牵挂。花儿犹如流淌的血液一般深深根植在临夏广袤而丰饶的古老大地,它诉说着河州的历史,表达着河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永远镶嵌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

——《我爱这土地》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