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一提起花儿,人们自然会想到莲花山。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莲花山就成了洮岷花儿的主会场。几百年来,莲花山因“花儿”的兴盛而兴盛,因“花儿”的凋零而沉寂。然而,只要一息尚存,莲花山就是“花儿”不死的根。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境内,系西倾山与岷山山系的衔接处。山脉四境与临夏州的康乐,定西市的渭源、岷县,甘南州的临潭、卓尼、夏河六县相接,洮河、冶木河如玉带环绕其间。莲花山海拔最高点3578米,地质结构为一个大逆断层与几个小逆断层组成的复合体,呈鳞形断裂,矗立云端。山体九峰锐出,皆披绿树,远远望去,只见碧绿万顷,点点锐峰如出水芙蓉,似盛开的莲花,是为莲花山。
莲花山年平均气温5℃~6℃,降水量为563毫米左右,无霜期115天~123天。气候既有高寒阴湿的山地特点,又有温暖湿润的草原气候特征。这里是野生动物的聚集地。历史记载有豺、狼、豹、麝、鹿等60余种动物,现在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雪鸡、苏门羚、青羊、林麝、班尾榛鸡、蓝马鸡等。山区植物有云杉、冷杉、华山松、杜鹃、高山柳、山红花等290余种,有甘肃贝母、五味子、啤酒花等草藤本植物167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贝母、党参、黄芪、大黄、柴胡等名贵药材多达130种。此外,蕨菜作为土特产品,远销日本等地。因此,莲花山不仅是名山,也是一座蕴藏了珍贵自然资源的宝山。
莲花山山形峻美,路随峰转,景换形移,夸张一点,百步之内无重样。处处都是留下故事的形胜之地,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赞美莲花山的精美词章。近代河州诗人邓隆先生在《归途口号》中写道:“莲花万朵直云端,瘦影香风压客鞍。莫怪归途频勒马,好山只在回头看。”民国时期赵文清咏《莲花山》:“西顷积石几千峰,不及莲花绝黛容。休与娥眉争虚宠,愿投碧落作神工。”莲花山的峻美是山崖处处各景点的美妙会合。在山神庙可见山之缥缈,在唐坊滩可观山之雄伟,在独木桥可感受山之悬险,在玉皇阁便油然而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登莲花山,先要从康乐县乘车,西行一小时,便到了康乐县莲麓乡足古川,再往前,便是山神庙。从山神庙远眺,莲花山主峰若隐若现。如在晴空万里的午后,莲花山在太阳下银光闪闪,熠熠生辉。车到火烧洼,从侧面望去,山峦上的苍松翠柏,层层叠叠,如绿海扬波,绵绵不绝。穿越绿阴如织的弯弯山道,一片开阔地展现眼前,这里便是唐坊滩,相传是唐朝设立的巡防驻地。登莲花山观景从这里起步,这里也是六月六花儿的主会场。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雕梁画栋的“莲花宝殿”,设计为奇妙的前卷后歇山式的九扎角,隐含莲花九峰之意。殿堂进深五间,建筑面积330平方米,采用藏汉装饰,木刻有五狮登高、双象拱天、八仙庆寿、梅兰竹菊、琴棋书画、桃榴佛手、二龙戏珠、丹凤朝阳、蝙蝠飞舞、葡萄垂悬等,精湛的工艺几乎重现了河州建筑的艺术特色。殿门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协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莲花宝殿”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莲花宝殿”倚靠莲花山清丽的容姿和奇异的瑞祥,吸引了三地六县的佛教信众。
从唐坊滩起行,沿着盘山逶迤的石阶登天门。登天门就像爬长城,一路风景掩隐在山路两边茂密的树阴里。爬到头天门,便已气喘吁吁。往下看,唐坊滩就在脚下,游人如蚁;往上看,不见顶峰,看来路千层石阶似天梯,望去路万层山峦近千仞。登山观景是力气活,许多游人站在头天门眺望二天门的时候,就打了退堂鼓。过了头天门,勇者继续攀登,及至汗流浃背,双脚乏沉,气喘吁吁,一颗心快从嗓子眼跳出来的时候,已过了二天门、三天门。如画的风景扑面而来,远处蓝天碧空一尘不染,近处山峦苍松翠柏绿意盎然,微微山风吹起了阵阵松涛。这时,游人脸上汗也干了,气也匀了,心也稳了。这是一个极限的高度。然后慢慢走,就会看见蛇窜石、迎客松以及山下飘摇的雾岚。过了四天门,又是林阴遮掩的石径小道,人穿行在绿海里,几十米的视线使人与人的联络只能依靠高亢的吼声来维持,于是有人便唱起了“花儿”:
莲花山上风光好,
水帘洞天冰石消。
山腰云彩搭起桥,
九顶它在空中飘。
莲花山是风景山,
春夏秋冬不一般。
万丈石崖瀑布悬,
独木桥上生紫烟。
循着清脆嘹亮的歌声过去,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到了紫霄殿。紫霄殿是莲花山的心脏地带,这里是一个小山弯,原有祖师殿、夫子殿、转阁楼、神仙洞等建筑群。聪明的莲花山人在这里摆了小吃摊,供应茶水。攀山累了的人们在这里汲一口清茶,看远处,群山漂浮在白茫茫的云海里,若隐若现,美妙无比;看近处,鸟语花香,满目青翠。歇够了,向上看,莲花主峰壁立千仞,玉皇阁似乎离天只有三尺三,是什么人在那么高的地方修了这么漂亮的亭台楼阁。走,上去瞧瞧。于是过独木桥,上天梯,穿夹人巷,一步一险,更有鹞子翻身、蛇倒退,处处都是望峰惊心的险关危隘,好在每一处都有可以攀援的铁链、扶手,使更多的人能领略莲花山峻秀的山色。当你坐在玉皇阁一峰擎天的山顶峰时,环顾四周,眼前再也没什么遮挡。金顶、王母峰、白掌峰、张仙峰、财神峰、北天门、文昌峰、魁星峰,诸峰竞秀。天床山、小莲花耸其左,大山、姊妹山萦其右,万山捧翠,碧波荡漾。若有云雾漫来,只看见座座山巅似小船徜徉在云海雾浪中,如梦如幻,上面金阳朗照,晴空万里,四周云腾雾绕,把一顶顶山峰变成琼楼仙山。只有到了这里,方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是人间绝唱。
莲花山是石山。石山吸水,便有了莲花山清冽的山泉;有了山泉,也就有了绿树。你想不透莲花山的石崖上竟然会长出一棵一棵秀美的树,有的挺拔如箭,有的横空斜探,有的在悬岩峭壁上作迎客状,有的于路边缓坡处当华盖遮阳。莲花山除了树,还有满坡的青草藤葛,开出了星星点点的小花朵。游山的人们或摘一朵紫色的小花,或揪一片枇杷的叶子,插在伞上,表示到达了玉皇阁。
在莲花山除了看山景,还能看到古迹。黝黑发亮的铁瓦,就有明朝嘉靖年间、清朝顺治年间的铸造刻字。
下了莲花山,还有危崖石峡中的冶木河清流和峡谷中的旖旎风光,如一线天、五松石、莲珠桥等景观。再向西10公里,便是塞上明珠常爷池,也叫冶海,是崇山峻岭中的一泊水洼。若遇气候变化,就有山巅白雪、池中绿波的景致。入冬以后,这里成了冰雪世界,洁白的冰面似一面玻璃镜子,水花凝成的冰图姿态万千,美不胜收。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当地人齐往冶海看冰图,将象征五谷的冰图搬到家中,祈求来年庄稼的丰收。
一座山的魅力引得无数民间“花儿”歌手竞折腰。一到六月六,一片滩,几面坡,山山梁梁,峰峰尖尖,到处都成了花儿的海洋。莲花山沟沟涧涧的每片松林里,每眼清洌的甘泉里,都孕育着“花儿”的种子。风姿绰约的莲花山,以其美、峻、奇、险,直逼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美。明朝进士杨沂恕有诗云:
天削莲峰第一台,
芙蓉四面望中开。
云围石登盘云上,
袖拂天花带雨来。
198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了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封山育林,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兴建了旅游设施,重建了莲花山古建筑群,拓宽了旅游山路。兰州丝路旅行社为游人开辟了“莲花山两日游”。康乐县委、县政府更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办莲花山花儿会,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极大地促进了莲花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日本、英国、法国和我国港澳台的旅游者,远涉重洋,慕名朝山。莲花山以它独特的风姿,钟天地之神秀,秉人杰之地灵,屹立于河州。 (马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