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世人眼中临夏的模样
临夏自古就是丝绸路上的重要城镇,处于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沿路上留有许多遗迹。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甘肃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宣传片
黄河从积石峡奔涌而出,便进入炳灵峡。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内,是甘肃省大型石窟之一。
石窟开创于十六国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相继开窟造像,不断扩建。石窟分下寺区、上寺区和洞沟区,共有窟龛216个,造像8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各种类型的佛塔50座,馆藏彩陶、金铜造像、唐卡、佛经等文物400多件。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群峰耸立,林木葱茏,是游人探幽揽胜的绝佳之处。
掩映着刘家峡水库浩淼碧波,呼应着炳灵寺古老石窟,兼尽大西北的雄浑和江南的柔美,透漏着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和宗教的神秘气息,犹若西域仙境,令人神往。
炳灵寺石窟所处的小积石山,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飞霞流火般的丹霞地貌,形成了雄奇壮美的炳灵石林。千峰林立,万笏朝天,山山写意,峰峰象形。炳灵寺石窟被人们比作艺术雕塑馆,炳灵石林则是一座天然雕塑馆。黄河三峡被列入甘肃王牌风景名胜点,炳灵风光无疑是王冠上的璨灿明珠。
过洮河口,雄伟壮观的刘家峡大坝便在眼前。刘家峡水电站位于永靖县城以东1公里处,是黄河干流规划中的第七个梯级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安装、自行管理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水运、旅游等综合效益。
大坝高147米,象一座四十多层的大楼,巍然矗立在黄河之上。厂房就在大坝之下,山体之中。五座发电机组日夜发出隆隆的歌唱。整座厂房象是一座童话中的神奇宫殿。若遇电站大坝泄洪时,站在刘家峡黄河大桥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道雄伟壮观的人工瀑布。黄河水从溢洪道倾泻而下,似从天上而来,惊涛排岸,彩练当空。刘家峡水电站,是一颗璨灿的“黄河明珠”。由于她有着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足可自豪的身份,还有大河高坝、高峡平湖的独特工业景观,以及所体现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从而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没有机械设备,大家就手工上阵
1995年5月,刘家峡水电站被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傩文化起源于三千年前,被喻为古代舞蹈和戏剧的“活化石”——傩文化艺术在这片土地上历代传承,经久不衰。
每年农历七月,这里的乡村全民狂欢举行“七月跳会”,有请神舞、会手舞、面具舞等傩舞和《斩貂蝉》、《杀虎将》、《笑和尚赶过雨》、《庄稼老》等军事和生活题材的傩戏,规模盛大,形态古朴,极具观赏性。
炳灵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刘家峡冰瀑
到刘家峡游览
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飞舞
进入峡谷后,但见两岸奇峰对峙
足可与桂林山水、长江的巫峡相媲美
你有没有被刘家峡的美景惊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