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
每当站在甘肃卫星地图前,看到黄河这条巨龙蜿蜒穿越陇原大地,心中不由地涌起了情潮。当你慢慢移动鼠标,细细察看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一字排开的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耸立在群山峻岭中,形成了黄河上游高峡平湖的魅力,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经典,你不得不为陇原明珠黄河“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叹服,不得不为记录了一代代水利建设者深沉足迹的大美叫好。
记得小时候就听过黄河上游这个古老的传说:黄河、洮河、大夏河在甘肃永靖汇合,三条孽龙各逞暴虐,掀起滚滚浊浪,荡平四野村庄,吞噬鸡犬牛羊,造成连年灾祸。大明洪武年间,刘伯温率领两万人西征永靖一带,见此情景,就在临津渡口设立坛台,施展法术,踏星步斗,挥剑斩龙脉。随后又在此建造一座白塔,以镇三龙,并预言将来龙吐明珠。历史就这样巧合,六百年后,这个神奇的传说变成现实,三颗晶莹夺目的明珠--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水电站镶嵌在陇原的峡谷之中。
黄河“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着心酸的背景。上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想方设法阻挠、诋毁百废待兴的中国,有些国家撤走专家、带走一些勘探资料,并扬言“凭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无法实施这样庞大的工程。”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58年初,水电部成立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承担刘家峡和盐锅峡两个水电站的施工任务,拟定了“两峡同上马,重点刘家峡,盐锅峡先行,八盘峡后跟”的施工方案。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9月27日正式动工兴建,是当时关乎国家命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1964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是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曾被誉为“黄河明珠”。刘家峡水电站创造了中国多项记录——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的大型水电站;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中国最高的重力坝;中国最大的地下厂房;中国第一台30万千瓦双水内冷水轮发电机组;中国最大的有载调压变压器;中国第一条最长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盐锅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4万千瓦,1958年9月正式动工,1961年11月第1台机组投产发电。盐锅峡水电站素以工期短、造价低、效益高而闻名全国。工程总投资1.48亿元,单位千瓦投资420元,是造价很低的水电站。八盘峡距兰州比较近,相传当年大禹路过金城兰州时,见浊浊巨流被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了去路,沉沙在此淤积,兰州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于是,大禹挥动巨斧把大山劈开,把碎石分成八堆而成,从此河水在八个小山间迂回行进,从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八盘峡。八盘峡水电站是黄河干流上的径流式中型电站,该电站于1969年10月正式开工,1975年8月1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半个多世纪以来,英雄的水电建设者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来到千里陇原,支起帐篷,点燃灯笼火把,向黄河宣战。他们夜以继日,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开创了中国水电事业发展史中的奇迹。1969年3月29日,刘家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分别担负着供给东至关中平原,西到青海高原,北至六盘山,南到陇南等省市用电的任务,从此为中国的水电事业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央领导也十分关心甘肃水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初期,周恩来总理在西花厅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刘家峡等电站的开发和建设方案。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亲临刘家峡电站建设工地视察工作。投产发电后,胡耀邦,李鹏,李瑞环,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指导工作。
我有幸几次参观黄河“三峡”这三座水利枢纽工程,最叫我感到震撼的还是刘家峡。站在永靖,看刘家峡水库、大坝、龙门吊、千钧闸以及泄水时奔腾的气势;看高山峡谷、碧水蓝天、石窟白云……尤其到刘家峡水电厂展览馆里,想象大诗人郭沫若面对雄伟的大坝和碧波万顷的水库,激情难抑,满怀豪情书写的《满江红·游览刘家峡水电站》这首词时,心中不由地十分激动。“成绩辉煌,叹人力真正伟大。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自力更生遵教导,施工设计凭华夏。使黄河驯服成电流,兆千瓦。绿水库,高大坝;龙门吊,千钧闸。看奔腾泄水,何殊万马。一艇风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想将来高峡出平湖,更惊讶。”整首词以伟大诗人、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眼光,准确地描述了刘家峡水库大坝、电站的雄宏壮观和高峡平湖的清澈秀丽,人民战天斗志,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是啊,想想成千上万的水电建设者付出的艰辛,想想他们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你就会觉得,刘家峡水电站就是一颗璀灿的明珠,照耀着祖国大地;就是一座丰碑,记录着水电建设者的智慧、汗水和心血。它的历史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而创造者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顺便说一句,在三座水电站的建设中,临夏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临夏选派了最优秀的儿女参加了工程建设,他们为国家舍小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挥汗如雨,共同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建设奇迹。特别是永靖人民,把最有智慧的木匠、石匠送到建设工地,他们在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陇原这三座水利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战略区位,对甘肃乃至大西北的影响巨大。这三座水电站地区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之一。为了改善黄河上游库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当地政府本着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库区周围绿化造林3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数百平方公里,每年拦截流入库区的泥沙达几百万吨,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改善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预防黄河下游水患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都为母亲河上游这三座雄伟壮丽的水电枢纽而折服。因为当年的建设者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在如此坚硬的石山石岭中劈开三道峡谷,在黄河上建起了三座水电站。浩大艰巨的工程,远远超过传说中的愚公移山,这不仅是神话般的传奇,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现实力作,给中华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史诗。
“黄河吟弄满星空,银线飞驰电花红”。随着大西部的开发,相信甘肃黄河段的水电明珠将会一颗比一颗灿烂。那时,当你再一次站在甘肃卫星地图前,你的鼠标下盛开的一定是漫天花雨似的辉煌图景……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写下了散文诗《情寄刘家峡水电站》:
一片生命的颂歌,从大坝耸起的高度爆出热烈的火焰,点燃光明的灯盏;一片伟岸的风景,伴着黄河涛声的欢笑,擎起牡丹之乡天堂的颜色。
以黄河为生,以铁塔为柱,以银线为笔,以机组为魂。亮丽而辉煌的刘家峡哟,让海洋般的城镇有了雄心,让森林般的庄稼有了灵魂,让山川般的信仰有了脊梁,让河流般的民族有了气魄,让亘古的时间裂变成一部母性的哲学。
巍巍祁连昂首,旋舞节日的盛典,松涛雪峰铸就河西的钢筋铁骨;
浩浩太白放歌,满眼的兵马俑列队而来,渲染着百里秦川的伟绩;
青海湖的奔涌,大起大开着时代的画卷,叙说一段永不疲倦的对视……
刘家峡啊,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在历史惊奇的视线里,含金的思想潜在深深的浪花中,让雄性的热血擦拭岁月的亮度,放飞高原明珠一生的祝愿与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