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河州的水
时间:2018-01-01

马效忠

55.jpg

虽然时光已过了近四十年,但我一到太子山下的河州,看见缓缓流去的大夏河,自然想起了儿时生活的地方,特别是河州的水,它虽没有漓江的秀丽,也没有杭州西湖的旖旎,但在我当时不谙世事的年龄里,它可算得上是世间少有。即使是放在今天看,河州的水也有它的独特之美。


河州如今叫临夏,有人说河州得名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有人说因黄河流经该地而命名的唯一地名——河州。河州、河州,反正都与水有关,河州的水有两个特点,一是丰,也就是水多,到处都是水渠、小河。人们说:河州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河州有中国母亲河——黄河,也有古称漓水的大夏河,还有洮河、广通河、牛津河、洪水河、三道河等四十三条河。三道河位于城外的前河沿,流到三道桥时因磨分为三小河,就在这条河上,曾有许多个磨房,每个磨房又有三盘或四盘水磨,随着水流的冲击,在咕噜声中小麦、黄豆、玉米等磨成了细细的白白的面粉。河州水磨由于石质精细、制造巧妙,昼夜运转,出粉率高,所出面粉白,故河州水磨当为甘肃全省之冠。


人们一到河州地面,第一印象是浮桥、扯船、水磨和万家花柳。明人杨一清在《过河州》中说:"四面峰峦锁翠帏,万家花柳及春栽。缆横黄河桴为渡,磨引溪流水自推。"这首诗描写了河州的山势地貌、河川风景、花草树木、唐蕃古渡、万家水磨。

人们说河州城北的城墙不能拆,据说城墙下边是海眼,拆了怕引发海啸……在远古时期,河州确曾是大海,遍布各地的恐龙、乌龟等古动物、生物化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远古时期河州一片汪洋,且水势滔天,大禹为了人民,积极疏导河流,治理水患,于是河州就有大禹治水的遗址。"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两岸尽是凿通处,千秋尚带砍余痕。"



河州有众多关于水的地名,如前河沿、鲁海桥、水泉寺、九眼泉、坝口、南门板桥、花桥、三道桥、河湾、黄家闸、周家坝、石桥巷,木场,更不用说曳湖峡、刘家峡、积石峡、盐锅峡这些地名了。据说木场就得名于大夏河上游漂流的木头因大量堆积形成的木头市场,当时木场商贾拥挤,生意兴隆,车来马往,热闹异常。


河州地势西高东低,水从城西面流进来,流进每家每户的菜园、花圃、树园,河水哗哗,昼夜不息,穿过街巷,淌过地头,又穿出来,向前流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那时几乎每条街、每条巷都有小溪,王寺街、上、下二社、华寺街、大巷道、下菜市……小河汤汤,杨柳成荫,河边青石砌筑,洋油石头铺就路面,昼夜流淌,银光涟涟。十五的晚上,明月有情,当空高照,微风拂面,春心荡漾,小河边洗衣的妇女,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低声哼着花儿曲……此情此景,怎一个"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能描写?


河州水多,地下水更丰富,随便刨几下,水就冒了出来,在大夏河两岸有很多很多的泉眼,水泉寺就得名于这儿冒水,那儿也涌水的众多泉眼。真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汩汩冒水、悄悄流淌的泉眼旁,勤劳的妇女三两个一伙在涮洗羊杂、衣服。河岸长着高大的白杨,秋冬时节,黄黄的落叶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小孩们一边呵气,一边在牧羊,追逐着、欢笑着、奔跑着。小狗汪汪,羊儿咩咩……一幅多美的田野风光片啊!


河州的水多,在全省都有名气,这里有享誉全国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型水库,还有风光秀丽的太极岛。黄河出了积石峡,沿河的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奇,山环着水,水绕着山。水的秀丽,山的雄浑,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出炳灵峡,就是著名的刘家峡水库。这里水面辽阔,风光旖旎。青山倒映,微波荡漾。远山朦胧,岸柳成荫。湖面上,舟楫穿梭,鸭鸥嬉戏。黄河穿过刘家峡就到了盐锅峡,盐锅峡又有个神奇的太极岛,风景美极了!这里湖水清澈见底,整个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远山近村;绿绿的芦苇,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纤尘不染,空气清新,小鸟飞起落下,叽叽喳喳。河鸥翔集,野鸭成对。周围鱼塘阡陌从横,池糖间芦苇丛生,中有荷花盛开,荷叶依水摇曳。枣林掩映下的村庄格外清幽,依山傍水,一派江南水乡韵味。谁能想得到,这就是河州的水乡村庄。河州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决定于河州水的丰盈。


河州的水第二个特点是甘甜清冽,以前的河州人饮用的都是泉水或井水,众所周知,河州不产茶,但极讲究品茗喝茶,原因就在于河州的水香,不管是泉水,还是井水,都甘甜清冽,沁人心脾。我们家原来也有一口井,是周围六户人集资开凿的。出水的那天,爷爷们尝着从井中打出的水,捋着长长的花白胡子,都高兴得眯起了眼睛。从那以后,周围六户几十口人都靠它生活……用井水浇灌的禾苗分外油绿鲜嫩,富有生机和活力,惹人喜爱。


我们家的那口井,我记忆深刻。一个大大的院子,里面种了韭菜。所以每当夏天的清早,我就从井里打水,与父亲一道给菜地浇水,看着给菜地浇够了水,父亲满意地笑了。光阴荏苒,岁月无情。用井水浇菜地的事情已经过了快四十年,但在我脑海时不时还浮现过去的情景。那口井我们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来随着城市化,邻居们一家家迁走了,但剩下的人们仍然割舍不了对井水的感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但大家以"不习惯"为由拒绝用自来水,都"固执"地用着这一口井水,象亲人一样依靠着它,呵护着它……终于有那么一天,大家担心的事发生了,清澈的井水不能用了……

大家怀着悲痛、无奈、伤心、遗憾的心情舍弃了那口井。从那以后,维系生活的河州水井在城市中一个个消失了。

 

水养育了河州人,也养育了众多的生命,几乎所有的河都是天然的游泳池。南门河、大夏河、三道河,我们都游过泳。那时候,河里水多,河里的水清、干净,在我的记忆里,这些河里都曾有鱼,最常见的是带胡子的狗鱼,金鱼,还有大量的青蛙,水洼里有众多的蝌蚪。每当夏夜,青蛙声声,繁星满天,人们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个时候,河州本地人几乎都不吃狗鱼,所以河里鱼也挺多,这可美了南方人,他们是五、六十年代支援西北的,这些外地人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当地人不吃的,他们才还美美享用了一番。后来随着城市化,三道河不见了,红水河、大夏河里面常见的鱼也消失了,河里面的水也一年比一年少了……

66.png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河州的水,滚滚东去,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战天斗地"的日子里,河州失去的何止是到处流淌又有规矩的水。多少古迹的毁坏,都成了那永远的伤痛记忆。上千年的古城墙、古城门,几百年的古寺、老树、名木、还有成群结队、盘旋低飞、与人类友好相处千百年的城门楼子的野鸽,还有众多建筑华丽、考究气派的主席府、将军第,一切都不在了,文化底蕴厚重的家乡,失去的实在太多太多了……如果在城市建设中,能够尽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那该多好啊!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