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情怀 厦门智慧
一个梦想”
——临夏县委常委、副县长白丽城开展东西协作帮扶纪实
跨过万水千山的情谊
一边是东海之滨鹭岛思明,一边是西北贫困地临夏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将这两个地方紧紧连在一起。
去年4月,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白丽城被选派到临夏县,担任该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一职,从此,便开启了他帮扶临夏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梦想。
来到临夏县后,白丽城始终将东西部扶贫协作置于全县发展战略的大局之中。经过他的努力,来自思明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临夏县,扶贫协作之“花”在临夏县次第绽放。今年初,临夏县代表厦门市接受国扶办考核时,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理论先导 引领工作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但白丽城从没放松过政治理论学习,在认真参加县委中心组和县政府党组集体学习的同时,他积极主动加强个人自学,常态化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工作中,他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特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临夏县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履职尽责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初来时,白丽城高原反应强烈、饮食差异性大、语言沟通难等现实问题摆在了白丽城面前,但这并没有难倒他。在积极融入工作、生活环境的情况下,他同全县干部一起深入基层,与困难群众同吃住,迅速熟悉着临夏县各方面的情况。不到一个月时间,他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50个贫困村和两大园区,对于扶贫协作的思路和措施有了自己的打算。同时,他还将10户最为困难的群众结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共商脱贫计划,走访联系中增加了感情,增强了他们脱贫的信心。
在他的沟通协调下,思明区主要领导先后到临夏县调研扶贫工作,临夏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也先后带队到思明区进行对接考察工作,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扶贫协作帮扶的具体问题,签订了《厦门市思明区—临夏县对口帮扶协作框架协议》,制定了对口帮扶规划和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帮扶协作的具体措施。思明区10个街道、10个社区结对帮扶临夏县10个乡镇、10个贫困村,思明区教育局、人社局、工会及4所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与临夏县对口部门、对口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
在了解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欠账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等实际情况后,他加强衔接汇报力度,致力改善群众的发展条件。2017年,思明区进一步加大协作帮扶力度,投入帮扶资金1667万元(超过往年投入的总和),把尹集镇新发村、漫路乡张家湾村等10个项目村列为东西协作街道社区对接帮扶村,每村帮扶资金50万元,主要实施了尹集镇新发村建设项目、10个乡镇59个村的到村到户产业培育项目。
同时,其他一系列帮扶活动积极展开:通过劳务培训输转,解决劳动力就业2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1人);厦门市思明区在临夏县举办牛肉拉面、电焊、缝纫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就业培训12期,培训学员80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38人);选派7名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临夏县2所医院,帮助提升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治疗疑难杂症,临夏县选派2名骨干医生到厦门市思明区培训学习……
去年,通过思明区帮扶,临夏县有942户、3166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这一数据占当年脱贫人口的35%。
今年,白丽城的帮扶思路和措施又上了一个台阶,争取到东西部扶贫资金3600多万元,已建成布鞋产业加工培训基地1处,培训布鞋产业加工工人1000人,其中贫困户600多人;建成乡镇和村级扶贫车间19个,购置制鞋设备540台。正在积极推进鞋业来料加工基地建设1处,农特产品加工扶贫车间2处,乡镇和村级扶贫车间81个,计划在年内培训工人3500人,建设扶贫车间100个,使1500户以上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就业并实现稳定脱贫,预计年人均增收可达1.2万元。同时,投资150万元,协调夏临公司与百益公司合作发展高原夏菜种植720亩,吸纳70名贫困户打工,预计年人均增收可达1万多元……
面对取得的成绩,白丽城显得很淡定,他说:“在扶贫中,我们有三件‘法宝’,为民情怀、厦门智慧、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就是要消灭贫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