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积石山,色彩斑斓,风景如画。秋季开学之际,甘肃省建设投资集团总公司帮扶工作组再次来到积石山县小关乡,向20名在读大中专学子捐助了7.3万元教育资助金,体现出一个企业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真帮实扶。
作为国企,甘肃省建设投资集团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最大的政治任务,自2012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精准”,靶向帮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在小关乡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因地制宜 找准关键点
为确保扶贫工作效果,甘肃建投帮扶领导小组成员多次进行实地调研,脚下沾满泥土,心中充满真情,将扶贫的决心和信心传递给每一位贫困群众。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该公司与乡、村、帮扶责任人、驻村帮扶干部多层次调研、审核把关,聚焦贫困户的识别、帮扶和退出的精准度,逐层制定企业年度帮扶方案、村脱贫规划、户脱贫计划,保证到村、到户、到人,措施整盘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从贫困户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吃住行及享受惠民富民政策情况、发展意愿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沟通。在聚焦精准的同时,注重“带头人”的培育,多年来,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从公司先进党支部中选派3个党支部,分别与小关乡3个贫困村党组织对接,开展互帮共建系列活动,激发贫困村党组织一班人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
多措并举 确保精准有效
按照既定的线路图、时间点、任务表稳步推进,通过“减法”来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做好精准扶贫的“加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共同富裕”。
围绕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甘肃建投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深入论证,敢施援手。投资15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投资100万元设立教育帮扶基金,先后有50多名在读高中以上学生享受到教育帮扶金,为3个帮扶村的小学捐赠希望书屋3个,发放校服书包文具800多套,教具文体用品200件。
作为大型施工企业,甘肃建投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达20万人,其中60%是来自甘肃贫困地区的群众。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在贫困村投资50万元,开展8个常规工种的劳务技能培训500人次,组建贫困村劳务队,注册劳务公司,安置贫困村劳务人员。5年来,累计为贫困村创造劳务收入2500万元。同时,发挥企业工程建设资源优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先后投资500万元,硬化拓宽村社道路20公里,修建文化广场2个,改善贫困村办公环境,安装太阳能路灯,捐赠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收集箱……每一项措施都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也都是贫困村最急迫、贫困户最需要的。
内生动力 建立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难在持续。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聚焦贫困群众的能力养成和自我发展培养,变“输血”为“造血”,就要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是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内容之一。甘肃建投为提高帮扶成效,从基层单位抽调10多名年轻后备干部常住贫困村,就近落实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他们心中装着帮扶方案和政策措施,眼睛盯着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不断在县乡村户间落实、对接,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300多件,上门解答脱贫攻坚政策措施120条,接待贫困群众反映问题20多件,与县乡村沟通跟进处理贫困群众疑难问题50起,协助帮扶责任人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反馈问题偏差,督促纠偏。为加强对驻村帮扶干部的统一管理,公司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帮扶责任、要求和管理制度,规范驻村帮扶行为,使得驻村干部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身边的帮扶助手、脱贫能手。
精准扶贫,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甘肃建投用实际行动扛起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兑现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庄严承诺,把贫困地区全面振兴和企业转型升级有机融合起来,为全面建设美丽新甘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