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好飞
五月万物繁盛。近日,记者来到临夏县尹集镇新兴村,只见几百座日光温室沿公路整齐排列,温室内的架豆、番茄藤上硕果累累,黄瓜、辣椒青翠鲜嫩,村民正在采摘、分拣、装筐……一派生机盎然。
新兴村村民张小兰以前靠种地为生,一家人忙活一年也只够日常开销。去年,她将家里的8亩地按每亩700元的价格承包给别人,自己承包了一个大棚种植蔬菜。“第一茬种的是番瓜,卖了将近2万块钱,当时政府免费提供了番瓜苗。这茬种了架豆,架豆肉质饱满、颜色鲜艳,品质很高,我相信也能卖个好价钱。”张小兰尝到了温室种植的“甜头”,看着大棚内长势喜人的架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夏县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1座日光温室的标准,通过规模流转土地,在县城集中安置点附近的尹集镇建设砖墙全钢骨架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34座。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易地搬迁户的后续产业培育问题,进一步提振了周边农户发展设施农业致富的信心,拓宽了劳动力就业渠道,推动项目区蔬菜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还为临夏县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安全的绿色果蔬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
易地搬迁户马奴勒家住双城惠民小区,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知半解,通过政府及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引导和帮助,如今,他变成了蔬菜种植能手。“去年9月,我种的是西红柿,一个大棚产了7000多斤,卖了2万多块钱。刚开始我不太懂大棚种植技术,技术人员经常来棚里给我进行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西红柿长得越来越好,收益很不错。”聊起这些,马奴勒喜不自禁。
“日光温室配备手动控温系统、湿度传感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对群众来说种庄稼是一把好手,但在温棚内种植还缺乏经验与技术,因此县农技推广中心选派11名技术员为群众提供选种、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联系销路、倒茬等一系列指导服务。”技术员秦玉龙向记者介绍说。
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起来的高标准现代农业日光温室集群也吸引了很多外地蔬菜种植大户,既有租了15个大棚专门种植辣椒的白银夫妇,也有全家7人千里迢迢到这里种植羊肚菌的河南一家人。“这里的土质与其他地方不同,辣椒长得比别处好,6月上旬就可以上市,除了在当地销售一部分,其余销往兰州、平凉等地。”有20多年大棚种植经验的白银夫妇说。
新兴村的蔬菜产业,不仅解决了易地搬迁群众后续产业问题,还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托起了他们增收致富的“幸福梦”。
编辑:马宇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