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刚林
近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自2016年版本以来的又一次更新。记者采访了州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袁君斌,为大家解读新版指南值得关注的变化。
变化一:五大变化更新调整,强调使用公筷分餐
袁君斌说,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相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核心内容方面有明显变化,6条“推荐”变为8条“准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增加或调整。
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更新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所以,“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则。
第三条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全谷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也是合理搭配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所以此次调整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第六条新增“规律进餐,足量饮水”。近20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居民不吃早餐比例显著增加,零食消费率大幅增加,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以上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除食物外,水也是膳食重要组成部分,但群众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
第七条新增“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大家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同时,要学习烹饪,掌握新工具,做好一日三餐,实现平衡膳食,享受营养与美味。
第八条是对2016版第六条的再提炼,尤其强调“分筷分餐”。新冠疫情的暴发提示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二:“1+9”模式,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更细化了
袁君斌说,2022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
9类人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袁君斌说,新版膳食指南新增高龄老人膳食指南,目前,我国高龄(80岁)、衰弱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群体身体各系统功能显著衰退,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慢性病发病率高,对其膳食营养管理不同于刚步入老龄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变化三: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袁君斌说,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等优点,因此,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山桦